道路上人馬嚴整,旌旗招展,正滾滾向前。
魏君重,目前講武堂出身,軍銜最高的將領,騎馬隨隊而行,不時地用嚴肅的目光掃視自己的部隊。
從最先裝備燧發火槍和刺刀的樣板營開始,他統領的部隊越來越多,廣州戰役結束,他已經是一師之長,手下有三團之眾。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不斷的擴充,他屬下的軍官也被不斷調走去其他火槍部隊,但在嚴格的訓練下,魏君重依然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部隊是明軍最為精銳的。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長矛火槍混雜配備,到全火槍建制,魏君重屬下的部隊打的仗最多,也是戰術、武器改進的樣板部隊,更是講武堂畢業軍官實習鍛鍊的首選。
當然,這支拳頭部隊得到了人員、裝備上的優先補充,新兵在體質上是比較好的,火炮的數量是滿額配備,騾馬化也比其他部隊先行一步。
正因為如此,廣州戰役結束後,魏君重所率的第一師便隨著晉世子李嗣興北上攻掠。原因很簡單,繼續東征的明軍在數量要超過北進兵團兩倍,自然要以精銳彌補北進兵團人數上的不足。
而事實上的北進行動比預料中還要順利。攻克廣州、尚逆授首對廣東尚存的清軍造成了極大的震懾,再有苗文秀、吳啟鎮等降兵降將的勸說,北進兵團一路猛進,卻並沒有發生太大規模的戰鬥,便輕取了韶關。
明軍攻入廣東時,尚可喜曾四處派人請求援救。江西兵少將寡,倉促間難以聚集大兵,便只是派遣了南安府(府治大餘)守將劉伯祿、金震率所部三千餘人及贛州守軍兩千餘人前來增援。劉伯祿、金震自知兵力不多,進入廣東後便駐於南雄,觀望戰局變化。
廣州陷落、平藩身亡的訊息傳來,劉伯祿、金震便是驚駭莫名,驚惶恐懼。等到明軍的北進兵團迅速逼近。不戰而收降韶關後,這兩位便立刻放棄南雄,率領兵馬翻越梅嶺逃回了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安府。
這樣一來,北進兵團的戰略目的便已達到。以南雄為後盾,在大小梅嶺構築防禦工事,建起了廣州的北面屏障,並對江西清軍構成了壓力。以至於南安府的劉伯祿、金震驚魂未定,又向贛州“泣血求救,一刻四報,危在旦夕”。
而北進兵團和東征兵團本來有著差不多的戰略目的,都是建起衛護廣州的防線,並暫停軍事行動,囤積彈藥物資。以便進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只是東征兵團窺機而動,再度展開攻勢,殺入了閩省。
為了確保東線在迎戰滿蒙八旗和耿逆藩兵時擁有最大的勝算,朱永興順理成章地從相對穩定的北線抽調了精兵,趕往增援東線戰場。而魏君重的這個師奉命抽調兩個團歸入東征建制。另一個團則繼續留在北線充當骨幹和主力。
與汝陽王馬寶一樣,魏君重在得知將與滿蒙八旗對陣廝殺的時候,心中不是畏懼,卻是充滿了自豪與渴望。這樣的調動說明他的部隊不愧是軍中精銳,滿蒙八旗這樣的勁旅才能由他們來解決。同時,擊敗滿蒙八旗的軍功、榮譽、名望,更是對魏君重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殿下想得周到啊!”魏君重望著行軍亦不失嚴整的部隊。心中相當驕傲,也並不為抵達東線後沒有用武之地而感到擔憂。
諭令說得明白,他所率的部隊既是增援,又是歸建。換句話說,他將是隸屬於東征兵團的軍隊,歸馬寶指揮。這便消除了馬寶唯恐客軍建功。使東征兵團面上無光的擔心。沒有了這個顧慮,為使對滿蒙八旗的勝利更有把握,魏君重的部隊無疑將會是出戰的首選。
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供應,在後方的朱永興還在力爭使作戰將領少些羈絆,少些動小心思的機會。以利於能全心全意地去贏取勝利。
魏君重此時便沒有太多的雜念,而是專心思索著對陣滿蒙八旗時應採取的戰術、陣形。這一戰關係重大,魏君重從朱永興的一系列調整中,已經看得相當通透。明軍需要一個補充武器彈藥、訓練新兵、穩定地方、再次聚力的緩衝時間,而這個緩衝時間只能在擊敗滿蒙八旗後才能夠獲得。
穩紮穩打,以包括兵力、火力等因素的絕對實力進行碾壓式的攻擊,將戰爭中的不確定影響降至最低。時至今日,瞭解朱永興的戰爭思路,並將其貫徹下去的將領已不在少數,魏君重正是其中之一,這也是他得到朱永興青睞的重要原因。
六千對五千嗎?一邊是火炮、燧發火槍加刺刀,另一邊是縱橫馳騁的騎射,魏君重權衡著兵力和武器的對比,深知在兵力相差不多時取得勝利的重大意義。這歷史啊,終歸是要由我們這代人書寫,騎射無敵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