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社群類別的廣州附近的疍家十萬餘眾正陸續上岸定居,有的遠赴湄河兩省或四川拓荒,到了那邊不僅落戶為良,且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過去;有的選擇在廣東獲土耕種,遠離浮家泛宅的生活;有的則一邊耕種,一邊繼續操持水上營生。
鄧秀兒家所在的這個靠近江河的小村子便是最後一類疍家人剛剛建起來的,房屋很簡陋,多是茅草竹杆所搭。但有了不必在風浪中飄泊的家,又不必因為隨意安插住地而受到他人的歧視,這些疍家人依然感到了滿足和快樂,並且以很大的積極性為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
軍人地位、待遇的提高,使疍家人看到了最快捷的道路。一個參軍,全家受益,甚至全村都好象是有了保障,能夠挺起腰桿。
“軍屬之家”、“擁軍模範”、“支前光榮”等等,政府不吝於對支援自己的民眾積極行為的激勵。榜樣的力量,物質上的獎賞,正發動起越來越多的民眾,為這場國戰而貢獻力量。
國戰的最終勝利還遠未來到,樂觀的說法也只能是曙光初現,或者是形勢好轉。從地盤大小和控制的人口數量,南明還是居於劣勢,而實力這種綜合各方面的統計,顯然還不在平民百姓的意識之中。
但國戰雖然在進行,卻南明的政策卻假著戰爭的名義已經改變了很多,其中得到實惠的自然是佔領區的民眾。以忠貞愛民、民族大義、漢家衣冠為號召的宣傳始終沒放棄,但賞地、賞銀、賜匾、立碑等實質性的措施更是越來越多。
老百姓現在更喜歡“保家衛國“、“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等平易淺顯的口號,有了較安定的家園,有了低賦稅的田地,經歷了清朝初期暴虐統治的民眾會更珍惜,也更願意為保護自己已經得到的利益而出人出力。
由空喊口號到涉及實質,由文人志士的“挺身赴難。慷慨成仁”,到普通百姓的為家、為親人、為安定、為田地……支援國戰的民眾在擴散,基礎在夯實。大無畏的犧牲和求死渴望,無疑將成為永恆者光榮的涅槃;而廣大漠漠無聞的小民。也終於找到了為家為國而戰的理由。
鄧秀追出村子,新兵的隊伍已經走出了很遠,鑼鼓聲還能聽到,但她看到的只是故意落在後面的一個軍官。
唐季已經是廣州衛戍師第二團第一營的長官,但這個營還要靠他和幾個軍官下去在地方官員的協助下招滿兵員。一路行來,既在民間形成影響,又使新兵適應行軍、安營、紀律條令等軍旅生活。等到兵額滿員,就會回到廣州附近軍營,發放武器後進行統一軍訓。
之前兩人已經建立起了一些感情,那個時代這就算很大膽的行為了。當然更不可能象現代一樣花前月下、戀愛甜蜜。在養傷期間,唐季來過兩次這個村子,農戶出身的他能夠在耕種上給鄧秀兒些指點。雖然都是來去匆匆,但兩人心中都明白,有些話在那個時候是不用說得太露骨的。
鄧秀兒趕上幾步。微嗔道:“騎上馬就不認人了,在村裡還裝作不認識。俺要不來,你就在這兒等著?”
“嘿嘿。”唐季不好意思地笑了兩聲,囁嚅道:“帶著不少新兵呢,總得裝個樣子嘛!”
“喏,給你做的。”鄧秀兒撇了撇嘴,將一雙鞋子塞到唐季手裡。
唐季摸著鞋子。針腳又細又密,可見姑娘是下了工夫,嘴張了張,傻笑著也不知說什麼好。
鄧秀兒笑眯眯地看著唐季,好半晌才斂去笑容,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傷也好了,官也升了,這以後怕是不能常來了吧?這地裡的活計,還得俺自己幹了。”
“嗯!”唐季老老實實地點了點頭,說道:“這新兵招滿便要訓練。抽不出身了。這地呢,不如你就光種菜好了。弄個板車,可以送到城裡賣,或者送到兵營,收拾得乾淨些,我看能不能說上話,讓軍營就買你家的菜。”
“這個法子好,俺送菜,呵呵,是不是能常見到你?”鄧秀兒比唐季這個木頭更活潑,時不時便愛取笑調侃。
“那個,也不好說。”唐季抬頭看了看鄧秀兒燦爛的笑容,又低下頭,好半晌才訥訥地說道:“再過兩年,我,我就夠娶親的服役年限了,那個,你,你——”
“俺等你。”相對於唐季的吞吞吐吐,鄧秀兒一如既往地乾脆,“不就是兩年嗎,俺的弟弟們還小,過兩年也就能幹活兒了,俺也就放心了。”
唐季抬頭望著鄧秀兒,眼神兒堅定,沒有半分的猶豫,甚至還走上前了一步,讓他聞到了那熟悉的少女的汗味兒。
“那個,要是我萬一——你知道的,當兵就要打仗,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