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祝十一快樂)(1 / 4)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夏季臺灣地區高溫多雨,在偏南風向下,風速和緩順暢,利於舟師渡海。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乘南風風輕浪平之利,六七月間是進兵的好時機。

鄭經準備已畢,親率五軍都督周全斌、侍衛馮錫範、諮議參軍陳永華進兵臺灣。而鄭泰則坐鎮廈門,以防萬一。

而明軍在閩省穩步推進,連新兵帶降兵,已經擁有六萬之眾,還有數萬義勇鄉民之助,開始了對福州外圍的攻打。

七月初五,攻克福清;七月初七,光復永泰;七月初八,閩清投降,明軍不戰而取。至此,明軍完成了由南至西對福州的半包圍,只給耿精忠留下了北逃浙江的一條路。

七月初二,鄧耀和楊彥迪合兵一處,先襲台州,然後突然北上長江口,於七月初八殺入黃浦港,進抵上海縣,縣令嚇癱於地。城中百姓喧傳“王者已至”,有執梃而阻遏官府者,有包戴網巾者,有訛言惑眾者,有恐喝官府者。清江寧巡撫周國佐火速領兵來援,卻於青浦遭到六千多裝備精良的明軍陸戰隊伏擊,五千清兵幾乎全軍覆滅,周國佐亦被斬於陣中。

七月初十,明軍挾大勝之威攻擊上海縣城,縣城衙役持刀向知縣項下,挾持縣令開城出降。明軍在上海縣城休整兩日後,又抵江北崇明島,崇明城中的清軍兵力有限,不敢出戰,任由明軍佔領崇明產米之鄉——平洋山前東、西阜沙。

七月初三,長江水師進抵九江。清軍南湖營水兵只有數百,不敢迎戰,避而躲之。鄱陽湖窮苦漁民毛二半趁機鼓譟起事,聚眾數千乘船衝破南湖嘴巡檢司,進入長江投奔明軍。長江水師得漁民指引。派戰船十二艘,士兵千人,進入鄱陽湖,迫降南湖營水兵。然後輕取湖區的都昌縣。劫掠府庫後方駕船而回。

“海邑人民聽其愚惑,皆樂賊來。全無一人守城,卻有竟欲開門揖盜者。”

“海賊來去如風,江船被焚,岸市被掠。而財賦之區奚容致此,是防嚴未密,申飭不切耳。”

“但聞賊至,百姓欣欣向榮,胥役人等亦公然包網。民心若是,內變堪虞。”

…………

地方官員致上官的手札,大員向朝廷的奏章。無一不在叫苦,不在哀嘆。亂了,東南沿海,長江沿岸。似乎明軍到處都有,使清軍疲於奔命,叫苦不迭。

攻掠如風,水師的機動性一經發揮,在陸地上就算跑斷腿兒,那也是追之不及,反倒要累個疲憊不堪。而情報局的苦心經營,情報站、情報員已秘植於江南各地,再有沿海民眾的響應支援,水師的攻襲更準、更狠,處處打在清軍薄弱之處,令清軍防不勝防。

七月十六,鄧耀、楊彥迪率兩支艦隊數百艘戰船進入長江口,衝過已被長江水師打殘的狼山(今江蘇南通市南面沿江重鎮)、福山(與狼山隔江相對)、江陰、靖江、孟河、楊舍、三江等清軍江防汛地,過京口(鎮江境內),直抵儀真(現儀徵)。在儀真城外俘獲數百艘鹽船糧船後,一部攜繳獲船隻返航東下,主力則繼續西進,駛過焦山,於七月二十直抵南京郊外的燕子磯。

“海賊直犯儀真,未能先事綢繆,遂致損失鹽艘糧船數百號,折耗課賦商本數十萬,遲延至今未見兩淮運司設策畫謀,作何補救。坐視商疲課絀,則悠忽慨可見矣。”

“咫尺江寧,勢甚披猖”。

“鎮江、瓜州門戶也,今賊深入堂奧,豈能飛越而至”。

“幸有總督馬國柱、提督管效忠指揮駐南京的滿、漢兵丁‘奮勇截殺’,乘勝追至三江口外,非此一舉則大江南北岌岌乎殆矣”。

東南震動,奏章無數,所幸最後對清廷來說似乎是個好訊息。而七月二十六,被滿、漢兵丁於陸上“奮勇截殺”而“失敗”返航的明軍艦隊,卻於回途中在揚州府屬呂四場登岸,擊敗防守清軍,繳獲大河營守備印,並在瓜洲江面耀武揚威,封鎖運河口達十餘日方返回長江海口的長興、橫沙兩島駐紮,繼續威脅運河漕運。

至此,長江下游地區的清軍已被完全調動,加強沿江佈防的兵力是應有之義。特別是瓜洲、鎮江,作為運河漕運的重點站,清軍不得不駐紮重兵,並耗費資財,再建攔江工事。

或許清軍還有些慶幸,慶幸明軍陸上兵力不強,只能沿江擾襲,無法登陸攻擊重鎮名城。但這個慶幸很快便要化成泡影,一支明朝陸軍已於七月十三由廣州出發,正行駛在海面上,直向北而來。

水師襲擾的效果非常顯著,所經之處民眾積極響應,只是苦於陸戰兵力不強,難以擴大戰果。朱永興和參謀部意識到了這一點,狠下決心,抽調尚未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