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經濟手段(1 / 2)

小說:逆流伐清 作者:樣樣稀鬆

“前之謂國戰,今之謂剿匪,蓋因時勢已變……”

錦州大捷後,朱永興便發下聖旨,以後不以滿清稱之,不以後金稱之,全部以韃虜叛匪作為稱呼。

也就是說,現在的滿清已經沒有資格被視為一國,且建州女真本屬明之藩屬,視其為反叛作亂,也是名正言順。同時,這也表示了大明的堅決態度和決心。國與國之間可以停戰,可以談判,但對國內的地方叛亂卻絕沒有妥協的道理,一定要平定剿滅。

起初稱之為國戰,那是對自己的凜懼,提振起民心士氣,以最大的警惕和能力進行這場戰爭;現在稱之為剿匪,則意味著遼東戰事已經是地方性的平滅叛亂。概念的更改,顯示著大明朝廷的信心,也給了民眾百姓以安心。同時,也給那些在明清兩方搖擺的勢力,比如蒙古諸部,以最明確的態度。

沒有議和,沒有談判,甚至連建州也不會再是韃虜的安身之所,除了投降,就是被徹底消滅。附清者就是反叛,不依附而態度暖昧者,也不會得到大明的善意對待。

遼東戰事正在進行,大明還不能對那些依附韃虜的蒙古諸部進行直接的軍事打擊,但卻有一個幫手——察哈爾部為首的叛清武裝。各有目的、互相利用,明廷和叛清武裝就是這樣的關係,但現在卻還合作得甚是融洽。

明廷不僅給予了察哈爾部邊市貿易的優惠和特許。還出動了數千龍騎兵助其作戰,給予了附清的土默特東旗、科爾沁左旗等蒙古部以沉重打擊。同時,察哈爾部用自己的和繳獲的牛羊牲畜。再從明廷那裡換取物資,既能繼續征戰擄掠,又能用這些物資拉攏其他蒙古諸部的歸附。

這在目前來看是個雙贏的局面,明廷得到了所缺的牛馬牲畜,拉攏了一支打擊韃虜的武裝;察哈爾部則勢力逐漸擴張,奪取了大片的草場,也使越來越多的蒙古部落表示臣服。

而明廷內部對這樣合作的顧慮不是沒有。養虎為患,這或許是相當貼切的形容。等到韃虜滅了。是不是又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東虜集團,會不會又是一場動亂的戰爭?

對此,朱永興有自己的看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察哈爾部儘管會變得強大,但卻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與韃虜相比,他可能會構成威脅,但程度卻是日益強大的明國所可以承受的。標準化,制度化,加上強悍的火力,明軍將足以碾壓一切對手,橫掃一切歷史名將。

而這就是朱永興真正的本錢,真正的倚仗。他不怕蒙古諸部,更不怕布林尼。

先進戰勝落後,文明戰勝野蠻。這雖然也有特例,但機率還是比較小的。遊牧民族有著先天的不足,只要明國不出現問題,時代和科技又在發生著對農耕民族有利的變化,朱永興不認為草原上會出現類似成吉思汗那樣的統一英雄,也不認為察哈爾部的布林尼有那樣卓越的能力和智慧。

當然。明廷也不是無條件地支援布林尼,各處邊市的設立。也是拉攏、控制其他蒙古部落,對察哈爾部形成一種牽制和羈絆的力量。

蒙古部落眾多,看起來所佔地域極廣,勢力極大,但其始終不能統一,這是致命的弱點,使其再難重複成吉思汗時的榮光。

而對於遊牧民族來說,他們的生活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舒服。雖然養著牛羊,也不代表他們可以經常吃到肉。

事實上,他們的生活,非常的忙碌、艱苦,整天就是放牧、擠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氈,還要收集畜糞作為燃料,到了秋季,還要割牧草儲備過冬。

除此外,還要狩獵、採集,甚至從事農作等,忙忙碌碌,卻也只是吃飽肚子。由於生產的單一,他們抵禦災害的能力很差,一旦遇黑災與白災,饑荒便不可避免。

因此,他們經常要用牛羊皮氈等,向中原百姓,交換物品,糧食是其中之一,如布匹、茶葉、鹽巴、鐵鍋等生活物資,也是他們缺不了的。

………….

一眼望不到邊的車輛逶迤而行,車上除了糧食外,還有茶葉、棉花、絲綢、菸草、蔗糖、鐵釘鐵鍋、瓷碗瓷盤等各色商品。又有許多本地的農戶,用車運著菜蔬等物趕來市易。

“這塞外東虜是什麼都缺吧,嗯,除了牛羊馬匹。”一個軍官站在城頭,低聲嘟囔著,卻讓旁邊的晉王李定國都聽到了。

雖不是全中,可也差不多。對此,李定國也有同感。一月兩次的大市易,在蘭州城外,由明軍完全控制。當然,明軍只是維持治安,震懾宵小。要知道,沒有武力的保障,遊牧民族還是認為用搶來得比較合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