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她本意並不想學什麼無線電和通訊,但具體幹什麼,她心裡又不清楚。

徐惠芳這些激進抗日思想完全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完全支援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在父親的眼裡,北伐勝利了,建設一個新社會的理想影響了他。

國民黨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從軍閥割據,又到後來打起了內戰。

在女中上學的時候,學生們就曾激烈地爭論過這些問題。

女中那時也有地下黨左翼人士在活動,宣傳共產主義,徐惠芳當然不知道誰是共產黨,但她覺得那種宣傳是那麼振奮人心。

她一次又一次和同學們參加學生運動,在大街上游行,在學校裡演講,她覺得那些日子是那麼揚眉吐氣。

徐惠芳這些舉動,引起了姑父的反對,回到家裡自然少不了一番唇槍舌劍的爭論。

姑父不想和她爭論,也不屑和她爭論,便強令她退了學。

這對徐惠芳來說是一個無情的打擊,她為了抗議姑父便開始絕食,一天,兩天,三天,她拒絕任何人送來的食物。

最後姑父不得不向她妥協,重新讓她回到學校。

也就是從那時起,她從家裡完全搬了出來,住進了學校。她很少回家,就是回家了,也不願意見到姑父。

每個星期天都有母親和姑姑坐著車到學校來看她,給她送來吃的和一些衣物。

這次她到這所學校來上學,一半的原因也是為了逃離那個家。

姑父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想法。

潘淑琴瞭解徐惠芳這些情況,是斷斷續續的,甚至一直到後來發展徐惠芳為一名地下抗日組織成員,那時潘淑琴才完全瞭解她。

那次開學沒多久,徐惠芳就參加了潘淑琴組織的一次學生活動。

潘淑琴組織的學生活動當然都是秘密的,這所學校學生的來源比較複雜。

這是一所汪偽政府開辦的半軍事化學校,學校裡的老師大都是汪偽政府軍政官員,有的還受到過正規的軍事訓練。

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汪偽政府官員的子女,就是其他一些學生也是受過嚴格的審查才來到這裡的。

潘淑琴知道,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一些積極分子是很困難的。

即便這樣,她還是發動起了由十幾名學生參加的課外學習小組,名為學習,其實這是一些較進步的學生聚在一起,沒人的時候就大談國民黨,共產黨,談論日本人侵略東北爭論一些國家危亡的問題。

這時候潘淑琴的很少插話,他知道在這種環境中話說多了,對自己是有危險的,他只是在關鍵的時候點撥幾句,使學生們在喋喋不休的爭論中走出來。

徐惠芳很快發現了這個學生組織,她是聽一個女同學告訴她的,那個同學比她早一年入學,也是最近剛參加到這個組織中來。

第二十八章.毅然奮起反抗

一.

一份日本大本營的密令到達上海日本派遣軍總部,“把加強戰備重點放在中國南部,尤其是長江下游領域”, “特別要重視上海及周圍地區。”

一向自信“武運長久”的日酋橋本太郎接受到命令後,迅速命所屬日軍部隊立即投入長遠的部署。

這就是日軍密謀實施的包括外圍陣地戰和巷戰在內的“上海決戰計劃”。

按照這一計劃,將在大上海展開“焦土戰”和“玉碎戰”,以“縱深防守”和“機動出擊”給“未來敵軍主力以成建制重創,減輕本土防衛壓力。”

日軍未來“上海決戰計劃”中最險惡的一招,便是“巷戰”。

“決戰計劃”的要點,首先是強化上海外圍的城防工事。

日軍工兵部為此專門制定檔案,明令要達到“既隱蔽又堅固,且便於出擊。”

“巷戰”的佈防線基本上沿著市區主要交通幹線,由楊浦,虹口,滬北,蘇州河兩岸,滬南,滬西,浦東依次展開,在每一要衝地段和路口都設定了幾個兵力集結點。

這些集結點均配齊重武器陣地,軍火庫,火力交叉射點,阻擊街壘,營房,野戰醫院等。

日軍計劃在上海市內設定的火力點多達百餘處,並形成多道堅固的防線。

如將這些點和線,在市區地圖上一一標出,真令人不寒而慄。

累積百年形成的上海中心城區精華,將會在未來戰火中毀滅殆盡!

為了抵抗進攻軍隊的地空立體戰,強迫居民或僑民住進頂樓,充當人體盾牌。

他們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