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令他們坐立不安的是; 這個出賣情報的人極有可能知道日軍南下或者北上的最終決定。
這個決定一旦提前洩露; 將給日本的戰略部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戰場又將面臨什麼樣的局勢?
如果沒有準確的情報; 一切分析都將無從談起。
於是一場諜報戰迅速展開了,一個抓捕的大網張開了,雙方的較量開始了,在特高課此次將要展開的大泛圍清理行動中,憑藉過人的敏銳力,洞察力,一次次在極度危急的關頭化險為夷,順利完成情報任務。
第十九章.突出女人味特色
一.
上海廣告畫上的女子,也開始了連身旗袍的妙曼風姿。
於是,名媛名太紛紛效仿,開始穿著旗袍出入社交場合。
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又將西式服裝的貼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寬鬆旗袍上,於是旗袍有了曲線,開始細沿主人的身材,細撫主人的芳心了。
旗袍有了衣緣上的細細花邊,也有了開叉。也盛行過開叉開到幾近臀下,那已有微含挑逗之意了。
錦繡絢爛的錦緞旗袍下裹著嫋娜的身段,兩彎柳葉吊梢眉,粉面含春柔似水,丹唇未啟笑先聞。
舊上海的小姐形象理所當然地成了世人對上海最浪漫的遐想。
上海的百年滄桑在不經意間在上海女人的靈魂中沉澱了下來。但在同時,歷史中對女人的不平卻被上海女子骨子裡的自強剔除出來。經歷了封建社會,殖民地半殖民地時代,抗戰時期直到新中國的建立,上海女人牢牢地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潮流,為自己從一個“花瓶”附屬品到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人作出的極大的努力。
上海的大街小巷中無不充斥著容貌甜美,穿著體面,步姿嫋娜的女子,然而她們並不全是真正含義上的上海女人。
滄桑而風情,會讓你看到什麼?
那必是如柳的體態,旗袍的細緻,還帶著十里洋場那特有的奢糜繁榮和高傲不可親近的氣息。
將旗袍穿出這樣風韻無限的,莫過於上海女人了。
那一抹江南的雅緻,那一縷上海的精巧,那一絲繁榮下的世故聰慧,將女人的風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於一體。
真正的上海女人也許穿著很普通,或許跟不上潮流。她們的外貌也不用很出眾,醜一點也沒關係。她們說話也許很快、也許很輕、也許又很慢,但總是很穩。總而言之,粗略地看一眼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那麼究竟她們的出眾之處何在?
就在她們朱唇微啟,舉手透足之間。
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內在使女人魅力無限。
上海女人在“貴族”和“凡人”之間的平衡,她們也許會因為工作的繁忙而無暇顧及一份舒適,愜意的午餐,但是她們的工作桌上總不忘泡一杯紅茶。
她們也許無法負擔昂貴的名牌服裝,但是她們會自己去淘到合適的布料,使大方的款式從裁縫手中誕生,她們並不奢侈,但是總是盡力使自己的生活精緻。
女性從事新聞業,清末就有了,抗戰時期更是湧現了一批女記者。
開風氣之先的上海,在抗戰前女記者還是鳳毛鱗角,但在抗戰中,上海各報紛紛延攬女記者,一時成了一種風尚。
二.
那時的上海灘很喜歡根據這些女記者的特徵來寫一些略帶調侃的速寫,或者給這些女記者取些綽號,以吸引人的眼球。
一些花邊新聞較多的女記者,差不多都有一個綽號。
但當時對女記者的定義很寬泛,把凡是在新聞單位裡工作的女性都稱做女記者,真正把外出採訪,寫稿子,編新聞,當成一種職業的女記者其實並不多。
上海老牌報紙《申報》在抗戰勝利後也趕起了時髦,聘用起了女記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其麾下的女記者備受一些小報,雜誌的關注。
花邊新聞不斷,綽號也最多,如其中之一便是潘淑琴“高貴的嬌小姐”。
據說她“出進必要坐汽車”,這在普遍盛行“11路車”兩條腿走路的當時,是夠嬌貴的了,不過誰讓人家有個當大老闆的父親呢,本來就是小姐嘛。
柴倩如因喜歡時常拉著新聞人物問個不停,便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作風,而被譽為“女學士”。
曾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小報,社會新聞類雜誌廣泛關注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