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3 / 4)

勢,東北野戰軍需經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關,華北不致遭受威脅,因此決定暫守北平,天津,張家口,並確保塘沽海口。

據此方針,傅作義於11月中下旬調整兵力部署,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除歸綏,大同兩個孤立地區外,以4個兵團12個軍共42個師與旅,連同非正規軍共50餘萬人,部署於東起灤縣,西至柴溝堡長達500公里的鐵路沿線,擺成一字長蛇陣。

為了實現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方針,軍委採取了以下措施:命令華北第1兵團停攻太原,華北第3兵團撤圍歸綏,以穩定傅作義集團,不使其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

利用蔣介石,傅作義對東北野戰軍入關時間的錯誤判斷,指示新華社,廣播電臺多發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祝捷慶功,練兵開會及東北野戰軍領導人在瀋陽活動的訊息,迷惑,麻痺敵人。

並且命令華北第3,第2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向平綏線發起攻擊,引敵向西,以便抓住傅系部隊,拖住蔣系部隊,為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爭取時間。

兵貴神速和出其不意。

軍委向東北野戰軍下達了《東野儘速入關,突然包圍津,唐,塘等處之敵》的指示,命令東北野戰軍各縱隊以一至兩天時間完成出發準備,全軍至少8個縱隊以最快的速度秘密行軍,配合華北野戰軍,突然對唐山,塘沽,天津3處蔣軍實行戰略包圍,力爭他們不戰而降。

命令東北野戰軍主力在開進中夜行曉宿,隱蔽入關,迅速隔斷北平,天津,塘沽,唐山間的聯絡,切斷傅作義集團南逃的道路,以便爾後逐次加以圍殲。

二.

天氣異常寒冷,呼嘯的西北風裹挾著漫天的雪粒,恣意吹打著戰士們的臉膛,猶如一把把鋼針刺在他們的 臉上。但戰士們沒有一個叫苦的。

部隊一溜小跑,來不及吃飯,戰士就抓一 把小米嚼著吃。

在錦州,大虎山,營口等地的5個縱隊,從熱河境內,由喜峰口,冷口出冀東,隱蔽地迅速向關內急進,後尾3個縱隊沿北寧線向山海關進發。

夕陽西下,晚霞如火。

野司幾位領導同志站在大路旁,深情地注視著眼前那動人的場面。

只見通往關內的一條條山路上,到處是滿載物資的汽車,馬車,威風凜凜的火炮,全副武裝、步伐矯健的戰士,趕著大車、挑著擔子的民工,一眼望不到頭。

那川流不息的行軍隊伍,似滾滾鐵流向前奔騰。”

當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已在平古線上打響的時候,它的後尾還在瀋陽。

後尾3個縱隊為搶時間,由夜間行軍改為白天行軍,結果行蹤暴露,蔣軍派飛機對正在行進的這3個縱隊進行輪番轟炸,掃射,使一些幹部,戰士受傷和犧牲。

東北野戰軍像洪流一樣湧進了山海關,極大地震動了傅作義。

華北國統區驚呼:“東北虎”入關了!

林羅劉乘火車由瀋陽出發,到錦州後改乘汽車,經義縣、朝陽、建平、平泉、寬城,從喜峰口入關,12月到達了薊縣南的孟家樓村。

毛澤東向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發去了《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

毛澤東指出,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有些則是隔而不圍,以待部署完成後,各個殲滅。

殲敵的次序為:第一是塘蘆區,第二為新保安,第三是唐山區,第四是天津,張家口兩區,最後為北平區。

傅作義是長期活動於綏遠地區的地方實力派,深怕南撤後,其主力為蔣介石嫡系吞併,故不願南撤。

另一條路是西逃綏遠,但又怕西逃後勢孤力單難以生存,難下決心。

11月初,蔣介石電召傅作義到南京商談華北作戰方針。

經過磋商,認為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部隊在兵力上不佔優勢,東北野戰軍需經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關,因此"華北不致遭受威脅";而控制平津,支撐華北;牽制人民解放軍東北、華北兩支部隊;使其不能南下;對整個戰局亦屬有利。

基於上述判斷;蔣介石決定暫守北平,天津,張家口;並確保塘沽海口。

第一八二章。 曙光已冉冉升起

一。

解放軍遵照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對張家口、新保安之敵採取“圍而不打”,對平,津,唐,塘之敵採取“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絡,而不作戰役包圍,以待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