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裡東北人多,又在東北打過仗,到朝鮮後容易適應那裡的環境。

林彪當即附和,其他人議論了一番也認為啟用四野的部隊比較合適,於是一致透過。

會議責成林彪以軍委的名義調動部隊,首先調中南軍區13兵團在東北佈防。

林彪提出讓鄧華替下黃永勝,毛澤東批准了這個決定。

林彪為何提出要在關鍵時刻讓鄧華替下黃永勝呢?

他認為黃永勝對如此大規模的異國作戰指揮,似乎難以勝任。

主張讓15兵團司令鄧華接替黃永勝的職務。

羅榮桓在會上支援了林彪。

他是四野的老政委,一直是管幹部的,現在又是總政主任,說話很有份量。

林彪在會上一個提議改變了黃永勝的命運。

鄧華接到命令後,火速來到北京,林彪這次以軍委副主席的身份接見了他。

13兵團是以林彪四野的老底子部隊1縱,2縱,3縱為主組建起來的。林彪在東北四野當司令時,手下有12個縱隊司令,鄧華是其中最能打仗的猛將之一。

他所率領的7縱,號稱“野”戰軍。

作戰時,不光是對敵人野,對自己人也野,兵力部署不光防止敵人逃跑,還要防止自己人爭奪戰利品。宿營時,7縱來了,就要另外的部隊讓房子,讓熱炕頭。

行軍時,7縱要過橋,機槍往橋頭一架,誰搶就“突突”誰。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零六章。 將一切付於戰火

一。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七萬五千餘人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

此後,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退卻。

從8月起,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和轟炸掃射。

10月,美偽軍越過三八線,隨後侵佔平壤,並繼續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犯。

斯大林在最後時刻決定不再出動蘇聯空軍

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把北朝鮮的精銳部隊包圍在巨大的半塊國土之中。

聯合國軍的目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

麥克阿瑟在東京透過廣播電臺向北朝鮮軍隊的總指揮金日成發出了投降敦促書。

當天,金日成緊急召見中國駐北朝鮮大使,表示了北朝鮮人民軍決不投降的態度。

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根據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1950年10月,毛澤東代表軍委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

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中指出:“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迅速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冷雨霏霏,細密如麻,濃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在充滿寒意的秋雨中,人民志願軍第一批入朝部隊,雄赳赳氣昂昂浩浩蕩蕩地從安東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10月19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分別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等渡過鴨綠江,正式進入朝鮮參戰。

人民志願軍是成6路縱隊從丹東直接過江的,跑步透過的鴨綠江橋。

向前面機動過程中,他們白天隱蔽,晚上強行軍。以這種方式,他們正好走了十天,來到雲山龍頭洞附近。

這是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開打的第一仗,就在中朝邊境的雲山。

“中國軍隊幾乎看不出隊形的攻擊人流在各個方向時隱時現,瞬間便衝到美軍面前。”

美軍戰史記載,“中國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檢查彈道,發現是二戰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現的,讓德軍膽戰心驚的82毫米的蘇制“喀秋莎”火炮。

這種武器的出現,意味著進攻的軍隊不是一般的軍隊。”

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裡,精神支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而戰鬥,甚至可以犧牲,這在如今聽起來似乎像是口號,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只有這樣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黨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從來沒想過失敗,一直充滿了勝利的信心。

二.

“炮兵是戰爭之神。”在熱兵器時代,火力始終是戰鬥力的核心。

在許多戰役戰鬥中,炮兵甚至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