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我們的研究發現,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複雜一些的習慣養成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總之是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再來看一個正面的例子。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我們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麼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駕駛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

加加林覺得:“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就是這一個習慣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艘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實際上就是從好的習慣開始。

我採訪過一個北京職業高中的學生。他知道自己學習不太好,不想上大學,就報考了職業高中,畢業後到一個五星級賓館當服務員。小夥子很開心。。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 什麼是習慣(2)

這一天,他從總經理門前走過,被總經理給叫住了:“小夥子,過來。”他一看,總經理叫他,很激動啊!五星級飯店,一個總經理不大容易跟一個員工交談的。

“總經理,什麼事?”

總經理說:“小夥子,你會走路嗎?”

“會呀,從小就會!”

總經理說:“那你走一遍給我瞧瞧。”

小夥子兩個肩膀一高一低,晃來晃去地走了一個來回。總經理說:“走路就是走路,你兩個肩膀一高一低,晃來晃去,是怎麼回事?你站著,看我老太太給你走一遍。”

總經理是一位快60歲的女士,她挺胸抬頭,目視前方,穩穩當當地走了一個來回,然後告訴小夥子:“這叫走路。給你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家練習走路。練好了,你就來上班;練不好,你就別來了。”

這小夥子一聽傻了,往家走的時候,不知道是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

這樣的故事我們還可以講出很多。我們可以發現根深蒂固的習慣,不好的和好的,幾乎都跟教育有關,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這些問題。我們太重視孩子的功課怎麼樣,分數怎麼樣,名次怎麼樣,實際上一個人的習慣怎麼樣可能更重要。

在2003年召開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兩會”上,為中國公民出境後的不文明行為“會診”,居然成了被關注的焦點之一。

請看2003年3月17日《北京晚報》的報道:

北大教授葛曉音代表在國外工作多年,談起同胞在國外的表現,葛教授皺起了眉頭。她說,在日本的地鐵裡,中國遊客總是沒有排隊候車、先下後上的習慣;日本人乘車或在飯店裡吃飯時很少大聲喧譁,但中國遊客卻喜歡成群結隊地大聲談笑;還有,在旅遊途中走累了,我們的同胞會席地而坐,旁若無人;去歐洲旅遊的一些中國遊客,對西方文明的文化古蹟不屑一顧,最大的興趣就是大包小包地買名牌……

“作為中國人,看到同胞在國外的表現,太令人傷心了。”北大校長許智宏代表一談起這個問題就連連搖頭。

許校長想起了同胞繫著領帶,把襯衣穿在褲腰外面,揹著雙手,邁著四方步在國外逛街的情形。在飛機上,中國遊客總是等不及飛機停穩了就起身開啟行李箱,既不安全,又不禮貌。1979年許校長第一次到倫敦時,發現人們在公共場所講話的聲音特別低,並且“謝謝”、“對不起”常掛在嘴邊;但是直到今天,如果你在國內與同事或家人之間凡事說“謝謝”,有時也會讓人覺得很不正常。至於隨手丟垃圾、隨地吐痰的壞習慣更是數不勝數。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李燕先生說起吃自助餐:我們有的同胞是眼大肚子小,盛的時候掄圓了膀子,結果剩下一大堆,這是吃自助餐的大忌;還有的吃完飯,用叉子剔牙,舉把叉子使勁在嘴裡剜,那醜態就甭提了。其實應該怎麼做,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禮記》中就寫過了。

李燕說,一個朋友來做客,提起了前些日子帶團出國的事就覺得臉上臊得慌。這位老兄帶的是個由文化幹部組成的赴歐考察團,沒想到好幾位團友“一口老痰,從義大利一直啐到了巴黎。飛機上不讓隨地吐痰呀,一下飛機,憋了一路的老痰直落到停機坪上。清完嗓子一抬頭,旁邊竟然立著一塊中文牌子:請不要吐痰。顯然,這牌子是專門給中國人立的,丟人啊”!

為什麼總是會有中國遊客到國外給中國人丟臉呢?“兩會”代表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