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在確定了戰略方向後,他召集謀士談論如何對敵,大凡這個時候,狗頭軍師們會提出一大堆建議,好的壞的都有,就看拿主意的人識不識貨,這是個一本萬利的工作,如果建議對了,而且被使用了,自己就會成為大功臣,如果沒有被使用,事後也可以證明自己有先見之明,如果出的是壞主意,那也沒關係,老婆不好找,老闆還是好找的,換一個就是了。

有謀士說,應該先攻下太平,然後以太平為屏障與陳友諒決戰。

又有謀士說,應趁陳友諒立足未穩,馬上出擊與他決戰,擊敵半渡,可收全功。

我們客觀的來看,這兩種主意似乎都不錯,提出謀略的人也是很有見識的,但真的行得通嗎?

朱元璋再度表現出了他的軍事天才,這種天份將在今後的軍事生涯中不斷地幫助他。

他分析道,先攻太平是不行的,因為太平城堅固,不能保證一定能攻下來,即使攻下來後,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守住,陳友諒就會一鼓作氣攻克太平繼而攻擊應天,而那時主力部隊已經極為疲勞,根本守不住應天。主動出擊決戰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捨棄堅城不守,貿然出擊,一旦未能與敵軍進行決戰或是戰敗,整個戰局就會陷入被動。

最後,他說出了自己的見解,用手指向了應天城外的龍灣:

“就在這裡。”

【計劃與陰謀】

朱元璋的計劃是這樣的,考慮到自己的水軍不如陳友諒,他決定把陳友諒誘上岸來,引他進入預定地點,設伏打他。他分析了陳友諒水軍的進攻方向,認為陳友諒的水軍一定會經過長江,進入秦淮河並直抵南京城牆之下,在這條水路上,戰船唯一的阻礙是長江到南京西城牆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製橋,這座橋的名字叫江東橋。

如果陳友諒走這條路,朱元璋的軍隊將直接面對漢軍的可怕艦隊,所以不能讓陳友諒走這條路。

朱元璋為陳友諒的漢軍選定的墓地是龍灣。龍灣有一大片的開闊地,漢軍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己的軍隊能利用當地的石灰山作遮蔽,隨時可以在後面突襲漢軍。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階將領們,這些人和他一起從濠州打到應天,個個身經百戰,朱元璋充分地信任他們,在這些將領面前,朱元璋一掃之前的猶豫和躊躇,帶著自信的表情宣佈了他的計劃。

首先,他指示駐守城正北方的邵榮放棄陣地,因為他鎮守正是那個關鍵的地方——龍灣。

其次,他命令楊靖、趙德勝、常遇春、徐達帶領部隊埋伏在龍灣和南城,一旦漢軍進入伏擊圈就進行攻擊。

最後,他本人帶著預備隊駐紮在西北面的獅子山,作為最後的決戰力量。

“此次攻擊,我為總指揮,當我揮舞紅色旗幟時,即代表敵軍已經到達,當我揮舞黃色旗幟時,你們就要全力進攻,決戰只在此時!”

然而徐達提出了疑問:如果陳友諒軍不攻佔龍灣,而直接從秦淮河攻擊應天,這個計劃是無法執行的。

是的,說的有道理,陳友諒帶領的是水軍,必定會走水路,他又憑什麼放棄自己的優勢去和朱元璋打陸地戰呢。

朱元璋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他指著將領中的一個人說道:“這就要靠你了。”

這個人叫康茂才。

這是一個戰略意義上的陰謀,康茂才原先是陳友諒手下大將,後來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元璋的指示下與陳友諒有著秘密接觸,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兩面間諜,是朱元璋埋在陳友諒身邊的一顆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給陳友諒,說他將倒戈,建議陳友諒採取水路進攻,他將會在江東橋與陳友諒回合,並將這座唯一阻擋水軍前進的橋樑挪開,讓陳友諒的水軍經過秦淮河直抵南京城牆之下。陳友諒大喜過望,並表示一定會在勝利後重賞康茂才,在得到陳友諒的迴音後,朱元璋命令李善長連夜重造了一座石橋。

這座石橋將給予陳友諒最為沉重的精神打擊。

朱元璋宣佈了他的全部作戰計劃,以堅定的目光看著他的將領們:“我們自濠州出發以來,經歷了無數困苦,打敗了無數敵人,才取得今天的一方土地,雖然陳友諒比我們強大,但只要我們敢於迎戰,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我相信我是對的”】

朱元璋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開啟那扇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