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
好在杜總兵只是副總兵,一把手還在,好說歹說,才把群眾情緒安撫下去,袁特派員這才安然返回。
返回之後的第一個待遇,是孫承宗的一頓臭罵:
“殺人之前,竟然不請示!殺人之後,竟然不通報!士兵差點譁變,你也不報告!到現在為止,我還不知道,你到底殺了什麼人!以何理由要殺他!”
“據說你殺人的時候,只說是奉了上級的命令,如果你憑上級的命令就可以殺人,那還要尚方寶劍(皇帝特批孫承宗一柄)幹什麼?!”
袁崇煥沒有吱聲。
就事情本身而言,並不大,卻相當惡劣,既不是直系領導,又沒有尚方寶劍,竟敢擅自殺人,實在太過囂張。
但此刻人才難得,為了這麼個事,把袁崇煥給辦了,似乎也不現實,於是孫承宗把這件事壓了下去,他希望袁崇煥能從中吸取教訓:意氣用事,胡亂殺人,是絕對錯誤的。
事後證明,袁崇煥確實吸取了教訓,當然,他的認識和孫老師的有所不同:
不是領導,沒有尚方寶劍,擅自殺人,是不對的,那麼是領導,有了尚方寶劍,再擅自殺人,就該是對的。
從某個角度講,他這一輩子,就栽在這個認識上。
不過區域性服從整體,杜總兵死了也就死了,無所謂,事實上,此時遼東的形勢相當的好,寧遠以及附近的松山、中前所、中後所等據點已經連成了一片,著名的關寧防線(山海關——寧遠)初步建成,駐守明軍已達十一萬人,糧食可以供應三年以上,關外兩百多公里土地重新落入明朝手中。
孫承宗修好了城池、整好了軍隊,找好了學生,恢復了國土,但這一切還不夠。
要應對即將到來的敵人,單靠袁崇煥是不行的,必須再找幾個得力的助手。
【助手】
袁崇煥剛到寧遠時,看到的是破牆破磚,一片荒蕪,不禁感嘆良多。
然而很快就有人告訴他,這是剛修過的,事實上,已有一位將領在此築城,而且還築了一年多。
修了一年多,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