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子失去了平衡,獲得了票擬權的內閣集團變得更強大,皇帝一個人就要支撐不住了。這樣下去,他將被大臣們任意擺佈。
苦苦支撐的朱瞻基一步步地被拉了過去,正在這時,他看見旁邊站著一個人,於是他對這個人說:“你來,和我一起拔!”
從此這個人就參加了拔河,併成為這場遊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太監。
【太監更可靠】
相信現在大家已經理解了皇帝的痛苦,他並非無所不能,他也要求人,大臣們飽讀詩書,卻並不那麼聽話,而要制衡這些不聽話的人,皇帝能夠選擇的只有太監。
太監真的都是壞人嗎?
至少皇帝不會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這些人很好,從小陪伴他一起長大,帶著他放風箏,陪著他玩耍,給他當馬騎,而且十分服從。
我們往往誤解太監和皇帝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很多自幼和太監一起成長的皇帝是把太監當成自己的親人的,換了你是皇帝,你到底是喜歡一個從小到大無話不說,十分聽話的玩伴,還是那些表情嚴肅,經常批評自己,干涉自己行為的大臣?
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前者。
明朝的文官集團的權勢已經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他們不但干預朝政,批評皇帝(有些確實是故意找茬),還監控皇帝的私生活,不能隨便曠工出去玩,不能好色,不能貪杯,雖然他們自己也幹這些事,卻不允許皇帝幹(比如張居正)。
於是,皇帝們只剩下了一個選擇:
讓太監去制衡大臣。
如果弄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不必為王振受到的寵愛而吃驚,也不需要為劉瑾魏忠賢等人的專權而憤憤不平。
因為他們的出現是明代政治制度發展的必然,沒有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