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3 / 4)

以混個翰林,運氣不好的連御史也幹不了,只能派到下面幹個七八品小官,熬資歷幾十年下來,最後混個從三品退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這個死太監,學問有限(不成器的學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證)、身體殘疾(職業限制)、道德敗壞(貪汙受賄),卻能夠一下子獨掌大權,號令天下!

死太監,你憑什麼!

客觀地看,士大夫們的憤怒是有道理的,他們日夜操勞,處理政務,且學識淵博,經驗豐富,卻要聽從這個司禮監的命令,看著他胡作非為,也確實讓人難以忍受。

而這個愚蠢的司禮監不但禍害朝政,現在還害得國將不國,驚濤四起,幾十萬士兵和文武官員因他而死,事情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

但此時的于謙似乎顧不上這些,因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八月二十一日,于謙正式接替了鄺野的位置,成為兵部尚書,正式執掌兵部權力。

兵部尚書于謙並沒有升官的喜悅,因為也先一旦打來,這個官能當多久還是個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手邊的眾多問題,保衛京城和國家的安全。此時的于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朝政的實際控制者。

不過日理萬機的于謙大人其實尚未意識到,他正坐在火山口上,還是一座活火山。

八月二十三日,火山爆發。

這一天的清晨,大臣們如往常一樣,準備上朝議事,但誰也沒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曆史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即將開始。

這也是整個明代朝廷最為混亂的一天。

朝會由朱祁鈺主持,他開始詢問大臣們有何事上奏。

話音未落,一人大步邁出,高聲說道:“臣有奏本!”

導火線就此點燃。

這個上奏的人名叫陳溢。

陳溢,蘇州人,都察院右都御史,為官清廉,極其痛恨王振,此次的慘敗使他痛心疾首,便下定決心,要一舉剷除王振一黨。

他厲聲說道:“王振禍國殃民,作惡多端,害得皇上身陷敵營,如此惡行,不滅族不足以安人心,平民憤!”

語氣如此嚴厲,坐在上面的朱祁鈺也被嚇了一跳。

可是陳溢卻越說越氣憤,越激動,想起無辜受難的同僚和百姓,竟然痛哭失聲。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溢的這一哭激起了大臣們的憤怒,他們開始不顧禮儀,爭相向朱祁鈺彈劾王振。

一時之間,朝堂上亂了起來,上奏聲,罵人聲、痛哭聲此起彼伏,紛亂程度實在可比集貿市場。

朱祁鈺初登大位,還不是皇帝,只不過代行職權而已,見到這個陣勢,嚇得不輕,下面的大臣們像連珠炮般地說著話,旁邊還夾雜著哭罵聲,壓根就聽不清他們再說些什麼,可憐的朱祁鈺根本反應不過來。

突然,朝堂上的喧囂平靜了下來,下面的大臣都用一種極為可怕的眼神看著他,原來彈劾的人已經說完了,等著他的裁決,基本意見就一條:

“殺其同黨,滅其全族!”

這可是大事啊,怎麼能做得了主呢?朱祁鈺膽戰心驚地再三考慮,還是不敢做出決斷,便下了一道命令:

“百官暫且出宮待命,此事今後再議。”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不僅僅是一道諭令,也是炸藥包,是增加爆炸威力的炸藥包。

再議?何時再議?再議又如何?再議之後再議?

你糊弄誰呢?!

這些久經宦海的大臣們絕不會被這句話打發走,他們知道,如果錯過了今天這個機會,此事就會石沉大海,王振雖然死了,但他的同黨還會繼續操縱朝政,今天發言的人必定遭殃,國家也就完了。

為國為己,只能拼了!死也要死在今天,死在這裡!

諭令已經傳達了多次,可是大臣們就是不走。

大臣們似乎達成了默契,沒有一個人動,只是不停地痛罵、痛哭、死死地盯著坐在上面的朱祁鈺。

朱祁鈺嚇得臉都發白了,旁邊傳諭令的太監金英也不停的擦汗,這種陣勢他也從沒有見過,實在太可怕了。

朱祁鈺開始認識到,今天不說出個一二三,他是回不去了。

當權者的沉默徹底激怒了大臣們,王振的倒行逆施、仗勢欺人又出現在他們的腦海裡,在土木堡之戰中,這些大臣們也多有親屬、同年斃命,新仇舊恨,如此罪大惡極之人,竟然得不到處罰,天理何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