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2 / 4)

定下達命令的人並不是他:

“你錯了,”朱厚熜十分肅穆地回答道,“這是楊先生的功勞,不是我的。”

可皇帝終究是不能認錯的,這是個面子問題,於是在他死後一年,楊廷和被正式恢復名譽,得到了應有的承認。

朱厚熜理解了楊廷和,卻始終沒有釋懷和他搗亂的楊慎,所以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當他閒來無事的時候,經常會問大臣們一個問題:

“楊慎現在哪裡,在幹什麼,過得如何?”

朱厚熜問這個問題,自然不是要改善楊慎的待遇,如果他知道此刻楊先生的生活狀態,只怕早就跳起來派人去斬草除根了。

幸好楊慎的人緣相當不錯,沒當皇帝問起,大臣們都會擺出一副苦瓜臉,傾訴楊慎的悲慘遭遇,說他十分後悔,每日以淚洗面。

聽到這裡,皇帝陛下才會高興地點點頭,滿意而去,但過段時間他就會重新發問,屢試不爽,真可謂恨比海深。

但楊慎終究還是得到了善終,他活了七十二歲,比他爹還多活了一歲,嘉靖三十八年才安然去世,著作等身,名揚天下。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為出名的,還是他那首讓人耳熟能詳的詞牌,這才是他一生感悟與智慧之所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歷古千年,是非榮辱,你爭我奪,不過如此!

【嘉靖的心得】

我相信,楊慎先生已經大徹大悟了,但嘉靖先生還遠遠沒有到達這個層次,很明顯,他的思想尚不夠先進。

他曾經很天真地認為,做皇帝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就如同一頭雄獅,只要大吼一聲,所有動物都將對它俯首帖耳。但當他的指令被駁回,他的命令無人聽從,他的制度無人執行時,他才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能夠信任的只有他自己。

於是,在這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勝利者嘉靖得到了唯一的啟示:只有權謀和暴力,才能征服所有的人,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要充分地利用身邊的人,但又不能讓任何人獨攬大權,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就是他的智慧哲學。

所以他需要的大臣不是助手、也不是秘書,而是木偶——可以供他操縱的木偶。

在驅逐了楊廷和之後,他已經找到了第一個合適的木偶——張璁。

張璁大概不能算是個壞人,當然了,也不是好人,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自卑的小人物,他前半生歷經坎坷,學習成績差,也不會拍上司馬屁,好不容易藉著“議禮”紅了一把,還差點被人活活打死,算是倒黴到了家。

經過艱苦奮鬥,九死一生,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楊廷和走了,楊慎也走了,本以為可以就此揚眉吐氣的張璁卻驚奇地發現,自己雖然是勝利者,卻不是獲益者。

考慮到張璁同志的重大貢獻,他本來應該進入內閣,實現多年前的夢想,可此時張先生才發現,他這條鹹魚雖然翻了身,卻很難跳進龍門。

這裡介紹一下,要想進入內閣,一般有三個條件,首先這人應該進過翰林院,當過庶吉士,這是基本條件,相當於學歷資本。其次,必須由朝中大臣會推,也就是所謂的民主推薦,當然了,自己推薦自己是不行的。最後,內閣列出名單,由皇帝拍板同意,這就算入閣了。

我們把張璁同志的簡歷對比一下以上條件,就會發現他實在是不夠格。

學歷就不用說了,他連翰林院的門衛都沒幹過,而要想讓大臣們會推他,那就是痴人說夢,光是罵他的奏摺就能把他活埋,對於這位仁兄,真可謂是全朝共討之,群臣共誅之。

於是張璁先生只剩下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皇帝同意。

可光是老闆同意是不夠的,群眾基礎太差,沒人推舉,你總不好意思毛遂自薦吧。

事情到這裡就算僵住了,但其實張璁先生還是有指望的,因為皇帝陛下的手中還有一項特殊的權力,可以讓他順利入閣,這就是中旨。

所謂中旨,就是皇帝不經過內閣討論推舉,直接下令任免人員或是頒佈法令,可謂是一條捷徑。但奇怪的是,一般情況下,皇帝很少使用中旨提拔大臣,而其中原因可謂讓人大跌眼鏡——皇帝願意給,大臣不願要。

明代的官員確實有幾把硬骨頭,對於直接由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