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到皇后,再到皇帝,但凡敢擋路的,全部幹掉,連兒子也不例外,看似和慈禧沒什麼區別,但她在歷史上的名聲比慈禧實在好得太多。
因為當慈禧看戲的時候,武則天在看公文,慈禧在吃幾百道菜的時候,武則天連晚飯都顧不上,自執政以來,她始終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鬆懈,她很清楚,作為一個政治家,除了得到,還必須付出。
所以慈禧只是個陰謀家,而武則天是政治家,陰謀家只能整人,政治家除了整人外,還要整國家。
而李太后就不同了,她既不是陰謀家,更不是政治家,從某種意義上說,她是個維持家庭的家庭主婦。
歷朝歷代,之所以老婆干政頻繁出現,說到底還是因為皇帝權力大,用歷史術語講,這叫後權源自皇權,一旦皇帝死了,兒子又小,老婆想不掌權都不行。可在明代,皇帝本人就沒什麼權,隆慶皇帝幹了五六年,有一多半時間在捱罵,想買點珠寶首飾,戶部還不給錢,過得非常之窩囊,面對這種局面,想把日子過下去,也就只能依靠張居正了。
而且張居正這個人除了工作出色外,長得也帥,當然這個帥的定義和今天不同,在明代,有一把大鬍子是帥哥的第一特徵(絡腮鬍子不算,在當時那是土匪特徵),最符合標準的,是關公的那一種,隨風飄揚,不但美觀,沾點墨水就能寫字,也很實用。張居正五官端正不說,還有一把這樣的鬍子,既有能力又有相貌,李太后要不喜歡他,那就真沒天理了。
所以雖然這對母子的閱歷和動機不同,但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那就是張先生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必須依靠他——至少目前是這樣。
對這對孤兒寡母的心思,張居正十分明白,對李太后,他禮敬有加,給足面子,畢竟這人也算自己的上級,但對萬曆,態度就完全不同了,張先生似乎完全不把皇帝當幹部,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訓就怎麼訓,比爹還爹。
最駭人聽聞的一件事情,是在萬曆讀書的時候發生的,那時萬曆正在讀論語,張居正站在一邊聽,讀到其中一句“色勃如也”的時候,小朋友一時大意,認了個白字,把勃讀成了“背”音。
這實在不是個大事,可萬曆剛剛讀完,就聽得身旁一聲大吼:
“這字應該讀勃!”
如果你今天在學校裡讀錯字,被人這麼吼一句,也會不高興,估計個把性格型的還會回一句:老子就愛讀背,你怎麼著?
但當時的萬曆,至高無上的皇帝大人卻沒有回嘴,不但沒有回嘴,還嚇得發抖,趕緊修正,相信這句話他一輩子再也不會讀錯了。
在封建社會,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張居正的行為都是大逆不道,拉出去剮一千遍都不過分,連孩子他親爹都沒這麼訓過,張先生竟敢如此放肆,真是欺負朱重八不在了。
但張居正之所以有如此舉動,絕不是為了耍威風,只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隱藏著一個夢想。
三十年前,當他剛剛進入朝廷時,坐在皇位上的是嘉靖,這位極難伺候的仁兄讓張先生吃盡了苦頭,前後躲閃,左右逢迎,歷經千辛萬苦才把他熬死。
接班的隆慶卻是個完全相反的人,什麼事情都沒主意,也不管,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幹。
雖說這樣也不錯,但張居正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是要死的,攤上這麼個皇帝,出了事誰來給他擦屁股?
所以他希望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他希望經他之手,成就一位千古明君。
萬曆,你就是我的目標,我將用畢生之心血去培養你,我已不再年輕,也終將死去,但我堅信,你的名字將和漢武帝、唐太宗並列,千古傳誦,青史流芳。
如此,則九泉之下,亦當含笑。
事情似乎比想象得還要順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所有人都在張居正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行進著,朝政很穩定,皇帝很聽話,皇帝他媽很配合。
然而正是因為太正常,正常到了不正常的地步,就出問題了。
我當年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簡直嗜玩如命,每天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上學,到處去玩耍,於是經常曠課終於惹怒了老師,讓他回家去了。開始這位兄弟還很高興,可在家住了兩個月,死乞白賴地又回來了。我問:何以不玩?答:玩完,無趣。
萬曆皇帝的情況大致如此,剛即位時,他才不到十歲,什麼事情有張居正管著,啥也不用幹,高興都來不及,可時間一長,就沒意思了,拿起一份奏疏,想寫點批示,一看,上面張居正都給批好了,一二三四,照著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