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鬼嘉隆(他掌握日本海軍實際指揮權)接受了這個任務,並立即安排艦隊出發,一百四十艘戰艦浩浩蕩蕩地向著全羅道開去,現在,他們的首要任務是找到李舜臣。
九鬼嘉隆認為,自己目前的戰力,李舜臣是絕對無法抵擋的,他最擔心的,是李舜臣聞風而逃,打游擊戰,那就很頭疼了。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十分多餘。
聯合艦隊日夜兼程,抱著絕不打游擊的覺悟,向全羅道趕去,然而就在半路上,他們的覺悟提前實現了,因為李舜臣,就在他們的面前。
在得到日軍總攻擊的訊息後,李舜臣十分興奮,他已經厭倦了小打小鬧,於是連夜帶領海軍主力,於八月三日到達慶尚道閒山島,找到了那些想找他的人。
雖然李舜臣實在有點過於積極,雖然日軍的指揮官們個個目瞪口呆,但既然人都到了,咱們就開打吧。
具體過程就不提了,我也沒辦法,實在是不值一提,在短短四個小時之內,戰鬥就已結束,日軍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共有五十九艘戰艦被擊沉,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脅板安治三員大將帶頭逃跑,兩名日軍將領由於受不了刺激,切腹自殺,上千日軍淹死。史稱“閒山大捷”。
總而言之,在日本國內戰史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海軍,以及所謂海軍名將們,就是這麼個表現,真是怎一個慘字了得。
在李舜臣的阻擊下,日軍水陸並進的企圖被打破,海上攻擊暫時處於停頓狀態,李舜臣以他的天賦,完成了這一壯舉。
但畢竟只有一個李舜臣,朝鮮人民也不能都搬去海上住,所以該丟的地方還是丟了,該跑的人還是跑了。朝鮮亡國在即,李舜臣迴天無術。
日本國內史料對這段“光輝歷史”一向是大書特書,特別對諸位武將的包裝炒作,那是相當到位,在《日本戰國史》中,就有這樣一句極為優美的話:
耀眼無比的日本名將之星照亮了朝鮮的夜空,如同白晝。
而相關的戰國遊戲,戰國電影等等,對戰國名將們的宣傳更是不遺餘力,入朝作戰的這幾位日軍軍長,也被吹得神武無比。
我也曾被忽悠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放下游戲和電影,翻開日本和朝鮮的古史料,才終於證實了一句話的正確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戰爭初期,由於朝鮮的政府軍實在太差,日本的諸位名將們可謂一打一個準,出盡了風頭,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最先有此覺悟的,是小早川隆景,這位日本國內的著名智將率領第六軍進軍全州,此地已無朝軍主力,此來正是所謂“掃清殘敵”。
結果出人意料,“殘敵”竟然主動出現了——光州節度使權樸。
這位仁兄名不見經傳,且是名副其實的“殘敵”——部隊被打散了,光州的節度使,帶著兩千殘兵,跑到了全州打起了遊擊。
著名智將對無名小卒,精銳對游擊隊,當面鑼對面鼓躲都沒法躲,無可奈何,那就打吧。
結果是這樣的,經過幾個鐘頭的戰鬥,日軍大敗,被陣斬五百餘人,小早川隆景帶頭逃竄,權節度使也並未追擊——手中兵力太少。史稱“梨峙大捷”。
這是打“殘敵”,還沒完,下面這位更慘,而他遇到的,是民兵。
這位更慘的仁兄,名叫福島正則。
萬曆二十年(1592)八月二十日,福島正則率領大軍向新寧方面進軍,途中遇到權應銖帶領的義軍(老百姓自發組織的武裝),雙方展開大戰。
在鏖戰中,由於福島正則指揮不利(日方自承),優勢日軍竟被民兵擊退,丟棄大量武器、糧食,全軍撤退。
由於福島正則的失敗,民兵們乘勝追擊,一舉收復永川、義城、安東等地,“名將”福島正則連連敗退,固守慶州。
和小早川叔叔比起來,毛利輝元侄子也不走運,他也輸給了民兵。
萬曆二十年(1592)八月十四日,毛利輝元、安國寺惠瓊率第七軍,向全州進發,由於官兵都已逃走,民兵首領黃璞率軍與敵作戰,激戰一天,日軍死傷慘重,被迫退走。
下一個倒黴的是黑田長政。
萬曆二十年(1592)九月六日,忠清道義軍首領趙憲,率領民兵攻擊黑田長政第三軍,經過激戰,黑田長政輸了。
不但輸了,而且他輸得比上幾位更徹底,不但被民兵打敗,連老巢清州城(朝鮮地名)都丟了,連夜逃走。
這還沒完,一個月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