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1 / 4)

比在朱允炆家門口修了個炮樓,什麼時候心血來潮就打兩炮過去,到那個時候,南軍就真的迴天無力了。

可是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南軍的最強主力也已經被擊敗,誰還能挽救危局呢?

其實朱棣也是這樣想的,朱允炆手下那幾條槍他閉著眼睛都能數出來,還有什麼人能抵擋自己呢?他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去城內的大明湖釣魚了。

到此為止吧,朱棣,上天畢竟還是公平的,你所期待的對手已經到來了,他就在你眼前的這座城市裡等待著你!

【一個管糧餉的人】

在李景隆進行白溝河之戰時,一位山東的官員承擔了為李景隆大軍押運糧餉的任務,他很盡責,糧餉從來不缺。但他的辛勤工作並不能挽救戰役失敗的結局。李景隆潰敗的時候,他跟隨李景隆撤退,但他撤退的速度要遠遠慢於這位長腿主帥。

一路上,他不斷的收攏那些被擊潰計程車兵,並將他們組織起來,在當時人們的眼中。這實在是一種讓人很難理解的行為,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而且隨著李景隆的潰敗,沿路的各府縣都聞風而降。江山隨時可能易主,大家都已經開始為自己將來的前途打算了。可是這個人卻仍舊幹著這樣的工作,其實不只官員和將領們不理解,連他收容的那些士兵們也不理解,他們不知道這個人為什麼要收容他們,準備把他們帶到哪裡去。

“濟南,”他說道,“我們要去守衛濟南。”

“主帥都跑了,大人您能守得住嗎?”

“我是山東參政,是朝廷委派的官員,這是我的職責。”

這個按時運送糧餉,盡職盡責,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人叫做鐵鉉。

鐵鉉,河南鄧州人(今河南鄧州市),他的履歷並沒有什麼引人注目之處,但讓人吃驚的事,他是一個不懂軍事的知識分子,洪武年間他由國子監生直接授官為禮部給事中,建文帝登基後被任命為山東參政。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不懂軍事的知識分子挑起了那副誰也不願承擔的重擔——挽救國家危亡。

鐵鉉並不是那種幼年熟讀兵法,聞雞起舞的遊俠之人,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就是讀好書和做好官。第一次看到戰場上血腥屠殺的場面,他也曾經猶豫和膽怯過,以他的官職,如果願意投奔朱棣,是能夠撈個好前途的。但他最終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因為在他的眼中,朱棣並不是什麼遭受奸臣迫害,被逼靖難的英雄,而只是一個攪亂太平盛世,圖謀不軌的亂臣賊子。他的道德觀念使得他無法去接受這樣的一個人成為國家新的主宰。

不接受是容易的,但要挺身而出反抗就難了。鐵鉉雖然是個書生,卻也明白戰爭絕非兒戲,如果選擇對抗,他就將面對這個時代最為優秀的統帥——朱棣。

拿什麼去對抗這個可怕的敵人呢,四書五經?仁義道德?

這些都沒有用,但鐵鉉由他自己的武器,那就是愛國的熱情和不屈的信念。

在他組織士兵趕往濟南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個叫高巍的人,正是此人堅定了他的意志。

高巍,遼州(今山西左權縣)人,他與鐵鉉很早就相識,且情誼深重,就在官員們紛紛跑去投靠朱棣時,高巍卻從朱棣的屬地裡逃了出來,他的目的和鐵鉉是一致的——以身許國。

鐵鉉在臨邑遇到了這位老相識,兩人抱頭痛哭,表明心跡,立誓盡責守護濟南,至死方休!

除了鐵鉉和高巍外,另一個平凡的官員也因為他英勇不屈的事蹟在歷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這個人叫王省,戰爭到來之前,他在濟陽擔任教喻的職務,過著平靜的生活。所謂教喻是官方的教職,相當於今天的教育局官員。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教授學生知識。李景隆潰敗之後,他被攻入城中的被軍士兵抓獲,逼他投降,但他英勇不屈,慷慨陳詞,北軍士兵竟然為他所感動,放走了他。

但更出人意料的事,他被放走後並未回家繼續過自己的日子,而是召集他的學生們,在平日上課的明倫堂教授了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堂課。

他對自己的學生說道:“我平時教了你們很多東西,但其中要義你們未必知道,今天我就告訴你們,其中精髓就在於此堂之名明倫二字,請諸君牢記。”說完他便以頭撞柱而死。學生們見此慘狀嚎啕大哭,上前救護,已然回天乏術。

王省不畏強權,不求苟活,為自己的信念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已經死去的王省和正在趕路的鐵鉉是相同的人,他們都為了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