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4 / 4)

人看他不順眼,但眼下局勢危急,這個爛攤子也只能指望他了。

李舜臣之所以不招人待見,和他本人的性格有關,此人雖才具甚高,為人處世卻不行,不善與人相處,碰誰得罪誰,作為下屬,是十分難搞的。

但陳璘乾淨利落地搞定了他,雖然他在國內一口粵語,官話講得鬼都聽不懂,但到了國外,也就無所謂了,反正無論官話、粵語,人家都分不出來,一概不懂。而陳璘也充分發揮了他搞關係的特長,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與李舜臣進行了良好的溝通。

這種方式就是寫詩。

一到朝鮮,陳璘就寫了這樣一首詩給李舜臣:

〖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

逆胡驅襄日,妖氛倦今時。

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

聖皇求如切,超去豈容辭!〗

就文學水平而言,這首詩大致可以劃入打油體或是薛蟠體,還不是一般的差勁,但如果細細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政治水平十分高超。

前四句是捧人,作為李舜臣的上級,對下屬如此稱讚,也真算是下了血本。

第五六句繼承風範,大肆誇獎李舜臣同志眾望所歸,威名遠揚,但這只是鋪墊,核心部分在最後兩句,所謂聖皇求如切,隱含的意思就是勸人跳槽,建議李舜臣別在朝鮮幹了,到明朝去另謀高就。

縱觀全詩,捧人是為了挖牆角,挖牆角也就是捧人,渾然天成,前後呼應,足可作為關係學的指定教材,寫入教科書。

李舜臣被感動了,於是他連夜寫了幾首和詩回覆陳璘,表達自己的感慨。並同時表示,願意聽從陳璘的指揮,齊心協力,驅逐倭奴。

我一直認為,像陳璘這樣的人,無論明朝興衰與否,他都是餓不死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