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1 / 4)

縱觀二十四史,這種事情我沒有聽過,沒有看過。

但現在我知道了,在看似雜亂無章的萬曆年間,在無休止的爭鬥和吵鬧裡,一股暗流正在湧動、在黑暗中集結,慢慢地伸出手,操縱所有的一切。

第六章 謀殺

【瘋子】

王錫爵徹底消停了,萬曆三十六年,葉向高正式登上寶座,成為朝廷首輔,此後七年之中,他是內閣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人,史稱“獨相”。

時局似乎毫無變化,萬曆還是不上朝,內閣還是累得半死,大臣還是罵個不停,但事實真相併非如此。

在表象之下,政治勢力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新的已經來了,舊的賴著不走,為了各自利益,雙方一直在苦苦地尋覓,尋覓一個致對方於死地的機會。

終於,他們找到了那個最好、最合適的機會——太子。

太子最近過得還不錯,自打妖書案後,他很是清淨了幾年,確切地說,是九年。

萬曆四十一年(1613),一個人寫的一封報告,再次把太子拖下了水。

這個人叫王曰乾,時任錦衣衛百戶,通俗點說,是個特務。

這位特務向皇帝上書,說他發現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情:有三個人集會,剪了三個紙人,上面分別寫著皇帝、皇太后、皇太子的名字,然後在上面釘了七七四十九個鐵釘(真是不容易)。釘了幾天後,放火燒掉。

這是個複雜的過程,但用意很簡單——詛咒,畢竟把釘子釘在紙人上,你要說是祈福,似乎也不太靠譜。

這也就罷了,更麻煩的是,這位特務還同時報告,說這事是一個太監指使的,偏偏這個太監,又是鄭貴妃的太監。

於是事情鬧大了,奏疏送到皇帝那裡,萬曆把桌子都給掀了,深更半夜睡不著覺,四下亂轉,急得不行。太子知道後,也是心急火燎,唯恐事情鬧大,鄭貴妃更是哭天喊地,說這事不是自己乾的。

大家都急得團團轉,內閣的葉向高卻悄無聲息,萬曆氣完了,也想起這個人了,當即大罵:

“出了這麼大的事,這人怎麼不說話!?”(此變大事,宰相何無言)

此時,身邊的太監遞給他一件東西,很快萬曆就說了第二句話:

“這下沒事了。”

這件東西,就是葉向高的奏疏,事情剛出,就送上來了。

奏疏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陛下,此事的原告(指王曰乾)和被告(指詛咒者)我都知道,全都是無賴混混,之前也曾鬧過事,還被司法部門(刑部)處理過,這件事情和以往的妖書案很相似,但妖書案是匿名,無人可查,現在原告被告都在,一審就知道,皇上你不要聲張就行了。

看完這段話,我的感覺是:這是個絕頂聰明的人。

葉向高的表面意思,是說這件事情,是非曲折且不論,但不宜鬧大,只要你不說,我不說,把這件事情壓下去,一審就行。

這是一個不符合常理的抉擇。因為葉向高,是東林黨的人,而東林黨,是支援太子的,現在太子被人詛咒,應該一查到底,怎能就此打住呢?

事實上,葉向高是對的。

第二天,葉向高將王曰乾送交三法司審訊。

這是個讓很多人疑惑的決定,這人一審,事情不就鬧大了嗎?

如果你這樣想,說明你很單純,因為就在他吩咐審訊的後一天,王曰乾同志就因不明原因,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監牢裡,死因待查。

什麼叫黑?這就叫黑。

而只要分析當時的局勢,揭開幾個疑點,你就會發現葉向高的真實動機:

首先,最大的疑問是:這件事情是不是鄭貴妃乾的,答案:無所謂。

自古以來,詛咒這類事數不勝數,說穿了就是想除掉一個人,又沒膽跳出來,在家做幾個假人,罵罵出出氣,是純粹的阿Q精神。一般也就是老大媽乾乾(這事到今天還有人幹,有多種形式,如“打小人”),而以鄭貴妃的智商,正好符合這個檔次,說她真幹,我倒也信。

但問題在於,她乾沒幹並不重要,反正鐵釘紮在假人上,也扎不死人,真正重要的是,這件事不能查,也不能有真相。

追查此事,似乎是一個太子向鄭貴妃復仇的機會,但事實上,卻是不折不扣的陷阱。

原因很簡單,此時朱常洛已經是太子,只要沒有什麼大事,到時自然接班,而鄭貴妃一哭二鬧三上吊之類的招數,鬧了十幾年,早沒用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