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3 / 4)

,找個機會打了一仗。

開始明軍人少,王杲佔了便宜,於是他又不滿意了,拼命地追,追到後來,進了李成梁的口袋,又拼命跑,從建州跑到海西,李將軍也是個執著的人,從建州追到海西,王杲束手無策,只能投降。

投降後,屬下大部被殺,他本人被送到京城,剮了。

但在亂軍之中,有一個人跑了,這個人叫阿臺,是王杲的兒子。十年後,禍患即由此而起。

建州女真完了,下一個要解決的,是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中,第一個被解決的,是葉赫部。

應該承認一點:李成梁除掉葉赫部的方法,是相當無恥的。

萬曆十一年(1583),葉赫部首領,貝勒清佳努率兩千餘人來到開原,準備進行馬市貿易。在這裡,他們將用牲畜換取自己所需的各種物資。

高興而來,滿載而歸,過去無數次,他們都是這樣做的。

然而這次不同。

當他們準備進入開原城時,守城明軍攔住了他們,說:

“你們人太多了,不能全部入城。”

清佳努想了一下,回答:

“好的,我只帶三百人進城。”

但當他入城後,才驚奇地發現,這裡沒有商人,沒有小販,沒有擁擠的人流,只是一片空地。

然後,他聽到了炮聲。

炮聲響起的同時,城外的李成梁下達了攻擊令,數千名明軍蜂擁而起,短短几分鐘之內,清佳努和三百隨從全部被殺,城外的明軍也很有效率,葉赫部只跑掉了四百四十人。

然後是哈達部。

相對而言,哈達部人數少,也不怎麼惹事,李成梁本來也沒打算收拾他們。但不幸的是,哈達部有個孟格部祿,孟格部祿又有個想法:和葉赫部聯合。

這就有點問題了,因為李成梁先生的目標,並不是蒙古,甚至也不是女真,他選擇敵人的唯一標準,就是強大。

強大,強大到足以威脅帝國的程度,就必須消滅。

本著這一指導原則,李成梁偷襲了哈達部,將部落主力殲滅,解決了這個問題。

自隆慶四年至萬曆十九年,在二十二年的時間裡,李成梁把遼東變成了靜土,並不乾淨,卻很安靜。

如果各部落團結,他就挑事,挑出矛盾後,就開始分類。聽話的,就給胡蘿蔔吃;不聽話的,就用大棒。多年來,他作戰上百次,大捷十餘次,殲敵十多萬人,年年立功受獎,年年升官發財,連戚繼光都要靠邊站,功績彪炳,無懈可擊。

除了萬曆十一年的那一場戰役。

萬曆十一年(1583),李成梁得到了一個訊息:阿臺出現了。

從戰火中逃離的阿臺,帶著對明朝的刻骨仇恨,開始了他的二次創業。經過十年不懈的殺人搶劫,他成功地由小土匪變成了大強盜,並建立了自己的營寨,繼續與明朝對抗。

對付這種人,李成梁的辦法有,且只有一個。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他自撫順出兵,攻擊阿臺的營寨。

攻擊沒有想象中順利,阿臺非常頑強,李成梁竭盡全力,放火強攻全用上,竟然未能攻克,無奈之下,他找來了兩個幫手。

這兩個幫手,實際上是幫他帶路的嚮導,一個叫尼堪外蘭,另一個,叫覺昌安。

這兩位都是當地部落首領,所以李成梁希望他們出面,去找阿臺談判,籤個合同把事情結了。

當然了,遵不遵守合同,那就另說了,先把人弄出來。

兩個人就這麼去了,但是,李成梁疏漏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動機。

同為建州女真,這兩個人有著不同的動機,和不同的身份。

尼堪外蘭是附近的城主,之所以幫助李成梁,是因為除掉阿臺,他就能夠獲得利益。

而覺昌安跑過來,只是為了自己的孫女——阿臺是他的孫女婿。

當兩人來到城寨下時,不同的動機,終將導致不同的行為。

覺昌安對尼堪外蘭說,我進去勸降,你在外面等著,先不要動手。

尼堪外蘭同意。

覺昌安進入城內,見到了阿臺,開始遊說。

很可惜,他的口才實在不怎麼樣,說得口乾舌燥,阿臺壓根就沒反應。

時間不斷逝去,等在城外的尼堪外蘭開始不耐煩了。

但他很明白,覺昌安還在裡面,無論如何不能動手。

正在這個關鍵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