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挑塘泥”, 接受批判,改造思想。
義烏縣城只有一條半街道,用不了半個小時就逛遍了。我買了當地的兩包土特產,一是紅糖,這兒是甘蔗之鄉;還有“蜜棗”,這裡有個叫‘青口’的地方,盛產南棗。
我沒在義鎮下車,去了婺州。車行約兩個小時,下午三點多鐘,到達了闊別六年的“府城”。市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我沿中山路到西市街,又拐到解放路。觸景生情,恍然如夢。
在婺江邊的小酒店,我挑了個臨江坐位,要了一碟白切羊肉,一碟五香豆腐乾,就著老酒自斟自酌。夜幕漸漸落下,望著江上的漁火,湧上了一股冷寂的心緒,勾起我對逝去歲月的懷念。
夜深了,我一個人躑躅在江邊;我曾在江裡遊過泳,嬉過水。在江灘挑過沙,賣過苦力。江畔曾留下了我和梅姣兩小無猜的身影。
五六年中秋節,母親特意從東陽趕來和我及大哥一家團聚。那是個月圓的夜晚,在通濟橋頭,母親給我講了李清照的故事;這位‘生作人傑,死亦鬼雄’的一代女詞人,曾客居婺州八詠樓。寫下了“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的著名詞句。月色中,母親指著夜航的漁船:“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