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封對大家說:“這是我剛辦完購房手續的一套三居室住房的鑰匙和房本。我願意拿它做抵押,若不能兌現我的承諾,完不成50萬元的聯絡演出指標,就將這房子上交劇院!”鄧敏以她的執著和勇氣闖過了“五關”,當上了團長。一年後,鄧敏踏實地搬進了自己的新房子。
從《瀘水彝山》到《圖蘭朵公主》,從《包龍圖夢斷金蟬案》嘗試當副導演,再到將在第三屆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閉幕式上挑梁演出交響京劇《楊門女將》,這一年來,演出100多場,收入過百萬元,演出場次比過去多了好幾倍。如此高密度的頻繁演出,光卸臉上的彩妝都要洗掉好幾層皮了,鄧敏笑道:“當了團長以後,我的臉皮也變得厚多了。”
鄧敏:我的舞臺就是一畝三分地(7)
鄧敏的求知慾在中國戲曲學院是有名的,住在學院的10年裡,鄧敏敲遍了所有老師的家門。很多人一提起鄧敏,都說“她很能吃苦,從不把時間花在娛樂上。”然而當了團長以後,鄧敏卻愛上“交際”了。“我得多認識些企業家,多和別人接觸,去說服別人支援我們京劇。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外表演團體來中國佔領我們的演出市場,那我們也可以同樣去佔領他們的市場。學著當團長的第一年,我流了不少淚,也獲得了不少工作後的喜悅,受了不少委屈,也取得了以前沒有享受過的成就感。”
鄧敏說:“以前大家有戲要排就來團裡轉轉,沒事在家裡待著。很多青年演員在過去由於演出少,工資低得不用惦記交納個人所得稅。現在你再去團裡看看,一天三個檔地排戲,演出多,效益好了,大家的積極性也都調動起來了。”
京劇院為了獎勵主動聯絡演出的演員,曾明文規定:凡是聯絡到演出者,給個人提成收入的15%。在2004年的100多場演出中,由鄧敏聯絡的佔了約一半,但她一分錢提成都沒放進自己的口袋裡,全都拿出來成立了“鄧敏基金”,用以獎勵團裡有貢獻的人和培養青年同志。2004年赴東歐演出時,為了能節省出一些伙食費用發給大家做補貼,鄧敏用基金的錢為大夥買了泡麵和肉類罐頭,和道具一起託運到國外。鄧敏經常說:“雖然吃用寒酸了點,可我們的表演、我們中國的京劇藝術卻很有面子呀,讓老外欽佩得不得了。能讓大家拿到點補貼,我有沒有面子都沒關係。”鄧敏就是這樣靠真誠與人格魅力來團結大家。
鄧敏感動了團裡的每一位成員。在國外的一次演出中,裝臺時恰逢週末,外國的劇院舞臺工作人員聲稱,要是加班裝臺必須付費。面對又一筆昂貴的支出,團裡的演員們主動放棄了休息和遊覽,全團同志一起把舞臺佈景裝好了。鄧敏說:“雖說我是個京劇演員,現在經常看些關於海爾、索尼等大企業經營之道的書。我要學學他們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在三十來歲一代的演員中,鄧敏算一個佼佼者了,但他們各有各的流派。鄧敏有沒有想過出現一個“鄧派”呢?當委婉地提出了這個問題,沒想到鄧敏的回答非常乾脆:“想過。”鄧敏說:“不僅我想,我也鼓勵大家都創新。大師創造了那麼多的輝煌都不因循守舊,我們有什麼理由保守?作為一個藝術的從業者,我強烈地感受到,必須隨著時代向前發展。但是,一個流派的形成,不是一個人的主觀願望決定的,也不是誰自封的,它是後人對藝術的有效的總結。我時刻告誡自己,要以梅蘭芳大師為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生活中的自身形象,塑造舞臺上的藝術形象。同時,‘鄧派’也不是目的,比流派重要的是不能虛度此生。要留下更多的舞臺藝術形象,這是我所夢寐以求的。”
提起京劇“楊門女將”,人們自然會想起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和那老當益壯的佘太君,率領楊家將馳騁在戰場。新創作的大型交響京劇《楊門女將》(現代舞臺版)主演鄧敏介紹,此次改編突破了傳統京劇的格局,在保留京劇《楊門女將》劇情內容主幹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現代舞臺藝術元素,重新設計製作了全部的佈景、燈光、道具、舞美和服裝,豐富和開拓了京劇藝術的表現空間和新的欣賞視點。
“京劇受到外來的一些快餐文化的衝突後,似乎生存和發展十分困難。”鄧敏認為京劇要走出去,要發展,要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必須不斷適應時代審美需求和變化進行創新發展,不然會僵化,會失去藝術魅力。“只有站在眾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斷攀登新的藝術高峰。我們不能做京劇的末代!!”
多年前跨劇種、跨行當的轉向,鄧敏付出過淚水和汗水;在戲曲事業走入低谷的今天,她面對眾多誘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