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透過討價還價來進行調整的配置。因此如果存在A、B兩方,A的活動增加了B的成本,產權的最優配置要求A補償B。如果產權被界定為A不需要補償B,並且假定在邊際上存在外部性問題,那麼只有B透過賄賂A使得A的活動進行調整才是有效的調整方式,當然這其中包含著討價還價。出於類似的理由,如果A的活動對B有利,產權的最優配置需要B完全地補償A。透過縱向一體化將交易內部化來協調原來利益分歧的雙方當事人,或許能夠消除當產權沒有得到界定或者沒有得到適當的界定時所產生的討價還價的成本。
2�其他問題
風險規避指的是對於貨幣結果進行風險評估時的凹的程度(degree of conc*ity)。風險規避的決策制定者不僅關心期望值,而且關心與可選擇的目標相關的結果的離散程度:離散程度越高,對於效用的評價就越低。如果其他條件相同,具有更少風險規避程度的決策者大多會擔負起承擔風險的職能。但是,甚至在可能的企業和市場結構效應下,風險態度相同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每一個人將對某一方案做出相似的評價(不管他們的初始稟賦如何)……人們之間初始資產、地位的不同也一定會造成風險承擔能力的分化(Knight,1965)。
生產的縱向一體化:市場失靈的考察(9)
Arrow要求注意社會行為規範:這包括倫理和道德規範。在這方面,他論述道:“相互之間保持信任,這對所有的人都是有好處的。如果缺乏信任,那麼安排可選擇的制裁和保證措施的費用非常高昂,這會使得一些相互有利的合作機會不得不被喪失掉。”(1969,p�62)因此,可以預料,在其他情況相同的條件下,相比於信任度高的文化,信任度低的文化更容易實現縱向一體化。
Ⅲ�結論 (Conclusions)
產品市場具有非凡的協調特性,這至少在經濟學家看來是確鑿無疑的命題。產品市場在一些情況下會失靈,以及在這些情況下內部組織會替代市場,這種觀點也許人們還不是特別熟悉,但它絕不是什麼新鮮的觀點。但是,依賴於縱向一體化來對市場失靈進行系統考察的觀點還沒有出現。
這個問題部分地歸因於對內部組織的忽視:即忽視了企業不同於市場協調的內部協調這一顯而易見的特徵。當然對縱向一體化產生影響的市場失靈方面的文獻的不成體系也是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導致內部化具有更廣泛的吸引力的情況並沒有被認識到。
本文試圖系統地提出內部化組織問題,考察與縱向一體化相關的市場失靈的文獻。然而本文並沒有窮盡縱向一體化所提及的所有問題。第一,對於市場失靈的討論可能在某些方面並不完全。第二,需要對與縱向一體化相關的內部組織失靈的原因和後果做出同樣的闡述。第三,本文的觀點僅僅適用於生產的縱向一體化,雖然它的大部分內容與進入原材料階段的後向一體化和進入銷售階段的前向一體化有關聯,但是它們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第四,本文忽略了博弈論有關少數人談判可以使不確定性受到限制的理論考察。最後,本文的分析很少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考察縱向一體化的問題。然而,顯而易見的是,生產的縱向一體化現象的存在,這比人們通常所認識到的要廣泛得多。
參考文獻:
Kenneth J� Arrow;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 Helsinki; 1965�
……;“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 in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s: The PPB System; Vol� 1; Joint Economic mittee; Washington; D�C�; 1969; pp� 47~64�
Joe S� Ba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1968�
Robert H� Bork;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etitive Processes”; in J� F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