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世界信用卡的產生
在我國,許多現代都市中的年輕女性,纖纖玉手,一卡在握,是很普遍也很優雅的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這種景象,一,不是做什麼大宗買賣;二,也不為大筆錢財轉來轉去,僅僅只是日常生活便需要以各種各樣的信用卡來應付。不過信用卡畢竟還是近些年才時尚起來,逐步走近尋常百姓的,那麼信用卡到底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呢?
信用卡起源於美國。是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的一種新型消費信貸方式和支付手段。它是一種由銀行或信用卡公司開給個人或公司(單位)使用的、證明持卡人身份和信用程度的消費信貸憑證。
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信用卡的發源地——美國,摩理斯(Auther Morris)先生髮明瞭標榜“先享受;後付款”的信用卡。不過;當時的卡片是以金屬製成;發行物件有限;而且僅限於某些場所:如美國通用石油公司在1924年針對公司職員及特定客戶推出的產品信用卡;當作是貴賓卡;送給客戶做為促銷油品的手段;後來也對一般大眾發行。由於效果良好;吸引了其它石油公司跟進。此後,其它業種如電話、航空、鐵路公司等亦隨之加入;信用卡市場即開始發展。
其實,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1915年,美國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就產生了信用卡的雛形。1915年的美國,人口總數達到3億,這標誌著一個里程碑的到來。美國這個世界唯一一個人口仍然在繼續增長的工業化發達國家。成為了僅次於中國和印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人口國。媒體稱這是美國經濟和地緣政治實力上升的象徵。美國人口眾多產生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刺激創新和經濟的活力。在消費空前高漲的情況下,美國的一些商店、飲食店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有選擇地在一定範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後來演變成為用塑膠製成的卡片,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開展了憑信用籌碼在本商號或公司或汽油站購貨的賒銷服務業務,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
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產生於1950年的美國;由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張以塑膠製成的信用卡——大來卡。據說,弗蘭克·麥克納馬拉發明信用卡非常具有戲劇性。有一天;他在紐約一家非常豪華的酒店招待商場上的夥伴;宴會結束後;他送走朋友;轉身叫來服務員結賬;但是,他翻遍了衣服的口袋;也沒找到皮夾;面對服務員質疑的眼神;他滿臉通紅;尷尬萬分,無奈之下,只有給妻子打電話,讓她趕緊送錢過來。事後,他和妻子坐在車上聊起這難堪的一幕,妻子笑著說,其實人的一生中很多次都會遇上過這種尷尬。並說有一次和女伴逛街,女伴看中了一件外套,愛不釋手,穿在身上準備付錢出門,卻偏偏忘了帶錢包。結果,售貨員差點把她當小偷報警,後來,她在旁邊做證解釋,店老闆想想也沒有這麼大搖大擺的小偷,才放一馬。
麥克納馬拉聽後腦中想,既然有這麼多人碰上過這種麻煩,那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忘了帶錢的問題呢?如果有種類似存摺、支票、郵票一樣便捷的東西在身邊,付款時,不用拿現金就能支付,那就方便多了。但是存摺要去銀行提取,才可以。特別是小額的款項用支票支付,也給商家帶來繁瑣的手續。帶著一路的思索,麥克馬納拉走到辦公室。站在落地窗前,他腦中閃現建立一種可以替代貨幣支付的物品。但是這種物品需要以人的信用為擔保。就這樣信用卡的雛形在麥克馬納拉腦中形成啦。
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1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DinersClub),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來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這種無須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的性質仍屬於商業信用卡。19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首先發行了銀行信用卡。1959年,美國的美洲銀行在加利福尼亞州發行了美洲銀行卡。此後,許多銀行加入了髮卡銀行的行列。20世紀60年代,銀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並得到迅速發展。不僅在美國,而且在英國、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各國也盛行起來。從七十年代開始,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開始發行信用卡業務。
。。
國際著名信用卡組織的形成(1)
第一章 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