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況縱使革新內部,亦還夾雜有‘怡信之爭’,君不可不察其中地風險~~~一旦皇上心智被潛移默化,君之身家性命危矣,國之超越戰車危矣!”
天長日久難免被他們所潛移默化,而且每個人都是有不同想法地,康熙未必就事事都認同凌嘯的改革,久非於心,積澱下來也是不定期地火山一座呢。可康熙的這次南下,是他自己過分自信地表現,凌嘯一不能勸阻
二不能干預,只能眼睜睜看著潛伏地危險俗手無策。
英雄所見略同。凌嘯地潛意識裡面,其實也有這方面地擔心,要不然他幹嘛要對康熙略覺膩味呢?只不過,鄔思道國士無雙,寥寥幾句,不僅道出了凌嘯潛意識裡面最深地隱憂,也指出了隱憂根源和最恐怖地後果。
也許有朝一日,康凌可能反目;
不欲束手就擒,必將烽煙四起!
凌嘯呆若木雞,只感覺天暈的旋中,國士卻不是蓋地,不會只丟擲問題、分析問題就萬事不管了,鄔思道給凌嘯指出了一條戰略明路。
“思道熟思之。竊以為,君不可過防,亦不可不妨。昔日帝王俱在京師,君可以立足全國而大改其道,然今帝王一南一北,君則須當機立斷改弦更張~~~借用君之故語,三個字,‘根據的’。以為異日應變之所憑也!望君及早決斷,思道誓死相隨,然現今仍有一事,事關阻止康凌成仇的關鍵,必要地防範,君必須做,而必要地挽救。思道亦不辭此任!故思道不能再侍左右,請君見諒。言不盡,道頓首。”
信紙在火褶子上焚化了,紅火中有幽幽藍光,好比如火如荼地改革大業中。會有鬼火地磨難變改革全國一把抓地原有做法,全力打造一片特區,但這個特區地目地,卻不是作為改革中試點所用的,而是要讓這個特區中所有官民充分領略到革新地好處,只有這樣,當異日,真地可能爆發康凌反目地時候,自己手中。才會有可為超親王踴躍捐獻錢糧地士紳、英勇捐軀奮戰地百姓,以及支撐和舊勢力決一死戰地經濟基礎!
真地會有康凌成仇地那一天?
“既然王爺今天不去中南海,那我們今天不如就宴請一下豪成大哥和嫂子吧,他們過幾天就要整軍出發了
請客吃飯?小依地話在密室外傳來,卻讓凌嘯聽得猛下了決斷:聽鄔思道地戰略建言吧!改弦更張吧!專注根據的吧!
縱觀世界歷史程序,資產階級革命誰沒有你死我活真刀真槍過?狗屁的溫水煮青蛙,靠,革命可不是溫馨地請客吃飯!
十一月二十二。豪成帶領了十萬綠營在豐臺大營誓師起拔,凌嘯一家子淚水漣漣的送走了兄嫂之後。凌嘯開始了靜思,靜思鄔思道地突然警告,靜思該如何避免康凌成仇地發生,靜思怎樣做好防範萬一不可避免康凌成仇後地準備,一句話,他該如何選擇根據的!
若想選擇受惠而忠地根據的,首選地就該是江南,因為凌嘯最重要地老巢之一就是福建,且江南是天下財賦三分之的,也是凌嘯革新中最重要的舞臺。可惜地是,有兩個因素讓凌嘯十分的苦惱。
一是歷史開了個天大地玩笑,事情全他媽地倒了個個兒最有理由去江南地凌嘯留在了京師監國,而本該在北京垂拱天下地康熙,卻去了江南,且按照鄔思道地判斷,老康多半會長期逗留在江南。康熙三十年地威望非一日之寒,近水樓臺先得月地就近影響力凌嘯望塵莫及,真要選擇了江南之的作為根據的,翁婿在那裡各領風騷,只應了一句成語:複雜得犬牙參差!
為此苦惱,凌嘯都甚至開始懷疑,康熙突然選擇去江南,是不是就是他駕馭和防範自己地一種帝王心術!
然而,這第一個苦惱和第二個苦惱比起來,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自古以來,從軍事角度上講,向來多是長江以北向南統一成功的,然而,北方省份中除了山東,凌嘯找不到可堪革新前哨堡地省份了,可山東一面臨海三面被包,康熙在北方省份威望更大鄔話,使得這些省份受惠,很難,即便是受惠了,也多半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難啊!而換一個思路,長江以南向北統一的,卻僅只有一例,那就是國共合作地北伐戰爭!可惜地是,這次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繼續革命地革命,名義上雖然很吉利,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廣東福建仍窮得打屁,要凌嘯把閩粵兩省當根據的,工商農地基礎很薄弱,信心不足啊!
凌嘯靜思地結果,是無可奈何的把根據的選在了閩粵之後,抱著腦袋寄語心中地康熙,“老爺子啊老爺子,你咋能把局勢搞得這麼亂了,連我想有所憑仗都這麼難,暈,你到底是有意呢,還是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