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時光裡的歐洲 作者:卡車

德爾格契修道院:達·芬奇最著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畫在這座修道院多米尼克餐廳的後牆上,餐廳對畫作做了極為科學和細緻的維護修復工作,每天承載的參觀數量也有限,一定要提前在網上預約。

3。聖安布羅斯教堂:379~386年始建,聖安布羅斯感化奧古斯丁的地方。9世紀擴建,11世紀擴大,具有倫巴底風格,至今仍是米蘭主要的宗教場所之一。

4。國家應用技術科學博物館:達·芬奇的木頭模型,重新設計的飛行器等等各種奇思妙想。

推薦閱讀:

《教會史》

'古羅馬'優西比烏(260~339) '美'梅爾英譯◎何光滬、瞿旭彤譯

優西比烏的生平不甚清楚,教育背景我們也只能略知一二,但是他的著作《教會史》卻是為我們理清楚人類歷史的最重要著作之一。如果說希羅多德是世俗歷史之父,那麼優西比烏就是宗教歷史之父。他這部十卷本的著作是記述早期基督教信仰的珍貴記錄。

《教會史》對於基督教內外的人都是值得讀的書,因為它講述的不僅是宗教,也更是歷史。《教會史》並不是《福音書》,它並不直接無條件宣揚信仰,而是對每個環節加以追問,試圖確證信仰。他考證過四部福音書的由來,區別過基督教經典與打著宗教名義的騙子,作過對信仰對歷史的反思。

“基督有兩重特性:一方面,好比我們身上的頭,他是上帝;另一方面,好比我們身體中的腳,他為了拯救我們,披戴上人性,成為與我們有一樣性情的人。

“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足以描繪基督的起源、本質和特性。

“保羅和彼得差不多同時殉道。據記載,正是在尼祿統治期間,保羅在羅馬被斬首,彼得也被釘上十字架;羅馬當地至今還遺留著彼得和保羅的墓地。”

《上帝之城》

'古羅馬'奧古斯丁(354~430) 王曉朝譯

比起《上帝之城》,《懺悔錄》可能是奧古斯丁更好讀的一本書,儘管艱深,畢竟是個人史。《上帝之城》厚厚的兩卷本,探討多個歷史社會問題,讓人難免望而卻步。《上帝之城》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它探討的是羅馬帝國的衰亡,從歷史到精神,從廣闊到內心。

之所以叫做《上帝之城》,是因為奧古斯丁特別地將現實世界分成兩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體生活的人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靈性生活的人組成。當它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各自生活在它們自己的和平之中。”它們不是在地理空間上區分的城,而是在精神世界區分的城——遵照世俗政治和肉體慾望,或者遵照神聖教誨與自我救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兩座城在人類的歷史上會永生永世。

“一個王國為什麼一定要狂熱地追求偉大?人體是個小世界,擁有適中的體型和健康豈不是比透過非自然的折磨追求巨大的體型更好?

“上帝真正需要的只有一樣,就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

“心靈四種最主要的紛擾的主要根源:慾望、恐懼、歡樂、悲傷,而它們又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迫使靈魂下墜的身體的腐敗,其原因不在於最初的罪,而在於對這種罪的懲罰;不是可朽的肉身使靈魂有罪,而是有罪的靈魂使肉身可朽。”

《羅馬盛衰原因論》

'法'孟德斯鳩(1689~1755) 婉玲譯

孟德斯鳩將這本書寫給他的同時代人——我們叫做“啟蒙時代”的18世紀之人。這本書寫在他最著名的《論法的精神》之前,很多思想的端倪已經能夠看得出來。

孟德斯鳩是一個富有個人風格、敢於表達的作者,這本小冊子比起愛德華·吉本六卷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可以說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很多史實和生平匆匆略過,沒有給出詳細的探討和比對。但它自有一種強烈的風格,從字裡行間能看出孟德斯鳩對堅毅和勇氣的愛,一氣呵成。

“羅馬人註定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把它看成是唯一的藝術,他們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全部思想都用來使這種藝術趨於完善。

“羅馬人古老的習慣:當敵人留在他們的土地上時,羅馬人民是不願講和的。

“羅馬的得救是由於它的制度的力量,在坎奈之役以後,它甚至不允許婦女們流淚。

“在過去的羅馬城裡,人民是被一種同樣的精神,對自由的一種同樣的愛,對暴政的一種同樣的憎恨所鼓舞的……糾紛是必要的,它們一直都存在著,而且應當永遠存在下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