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肋拱、飛扶壁、擴大的玻璃都在這裡誕生於世,所有這些都對古代有極大的革新。
要想了解這種新的建築風格有何不同尋常之處,需要知道古代的建築有何特徵。古羅馬的教堂來源於共和國時期的公共會堂。這種公共會堂是綜合性建築,既可以祭祀和敬神,也可以舉行討論和公共集會,甚至可以進行商業交易。外形可以有多種式樣,但大多為矩形,有厚重的牆壁和立柱,雖然寬闊,但相對較矮,有小窗戶透光,但給人低沉陰鬱之感。蘇吉的革新就從這粗重入手,他改變了建築受力的結構,用細而高的立柱靠尖端彙集承受力量,建築外側再由傾斜的飛扶壁加以支撐,整體由面支撐改為骨架支撐,使牆壁負擔得以解脫,建築的高度因而得以大大提升。這是巨大的變化,不僅帶來了高度和寬度的飛躍,而且由於牆面在受力上不再必須,牆壁的面積就可以大大減少,同時加入大面積透光的玻璃,使室內光線變得充足,在玻璃技藝日趨成熟的12世紀,彩繪玻璃的大面積使用更使得教堂內部的光線有了豐富的變化。哥特式教堂就是光線的藝術。
黑格爾曾在他的《美學》中對此專門論述。他將哥特教堂與其他所有建築藝術分開,稱為浪漫式建築。原因是它超越了一般建築為其他目的服務的從屬性,而本身就成為自由存在的目的。哥特式教堂的美就是它存在的理由,它的無限上升的線條讓人將注意力完全提升,在極高的地方彙集到一點,如同進入天國,而它的巨大的彩色玻璃透入陽光,聖潔而輕盈,象徵著神的光芒從天國降落。與此同時,它在內部營造出與世隔絕的肅穆氛圍,完全與世俗劃清界限,隔絕出一片寂靜,讓每一個人在寂靜中不由自主地進入對自身的沉思。它有陰森也有超脫,在兩個極端的方向上創造出美,最高聳入雲,也最深入內心。
哥特藝術的魅力在哪裡,可以到巴黎的建築博物館加以瞭解。這裡不僅有極精緻的建築模型,而且有剖面展示和講解,將哥特教堂的工藝和風格流派展示得細緻入微,而且可以動手操作。建築博物館還有著最好的觀看埃菲爾鐵塔的觀景臺,站在平臺上,看著古代與現代的技術,石頭城市的原野與盎然挺立的鋼鐵骨架,面對面交融在一起,令人不勝感慨。
哥特建築的特點,我們可以用雨果的一句話加以說明:“在整體的宏偉中又各個協調,依次分為五大層展現在你的眼前,雖擁擠卻並不混亂,連同無數的雕刻、塑像以及雕鏤裝飾,很適合它整體的莊嚴偉大。可以說是一部規模宏大的石頭交響樂。”
石頭的交響樂。恐怕沒有比這更適合的形容了。哥特式教堂的最大特點就是宏大,巍峨而氣勢磅礴的宏大,遠遠超越一般廟宇的宏大。高聳遼闊,巨石搭起的巍峨牆壁,百餘米高的房頂和尖塔,十字交叉的空間結構,有無限細節的內外雕刻。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宏大中絲毫看不見一丁點粗糙,沒有一絲金字塔式的原始粗重,也沒有一毫羅馬浴場式的肆意排場,每一處細節都嚴謹、理智、豐富、精雕細琢,而結構與結構的關係如交響樂相互配合,旋轉上升。在很多哥特式教堂的雕塑中,你可以辨認出各種怪獸和妖魔,這是蠻族特有的帶陰森恐怖意味的文化裝飾,然而它們最終被統一在整體的肅靜中,這又是基督教文化特有的嚴守秩序的藝術特徵。
在今天的歐洲,幾乎每一座重要的大城市都能看到一兩座漂亮的哥特式教堂。最著名的包括法國的沙特爾教堂、亞眠主教堂,英國的坎特伯雷教堂和索爾茲伯裡教堂,德國的科隆教堂和烏爾姆主教堂,以及義大利我們曾經到過的米蘭大教堂。這些雄偉壯闊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建築,每每給異國他鄉的遊客留下旅途中最深刻的印象。
在巴黎,你可以看到許多種不同的哥特式教堂。很多人都不知道哥特建築誕生在巴黎,甚至在近代德國,也有包括黑格爾在內的思想家將哥特的誕生歸於德意志。
除了最早的哥特教堂聖丹尼修道院,巴黎還有許多值得觀賞的美麗的教堂。巴黎聖母院最著名,它有著極輕巧美麗的飛扶壁,雨果對其讚不絕口,曾在《巴黎聖母院》中用完整的一個章節專門講述它的建築。在週日和節日可以登上聖母院頂樓,在陽光裡俯瞰巴黎全景,可以假想雨果筆下洪鐘齊鳴的壯觀景象。小禮拜堂離聖母院不遠,以最輕盈的結構聞名,它的牆壁幾乎全部鏤空,只剩下立柱的骨架,窗戶異常精美。郊外的沙特爾大教堂則擁有首屈一指的漂亮的玫瑰窗;而聖傑維聖波蝶教堂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白色的立柱和彩玻璃的搭配顯得非常聖潔,聖保羅聖路易教堂正面效仿它的風格,內部融合了羅馬式圓頂和哥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