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地方確實傷腦筋,理得相當厚。再過去就沒什麼了,樹林子給擋住啦。需要挖的前面這一段也不要緊,因為是平川地,風把雪都吹跑了。”
“唉,那就讓您見鬼去吧。真是莫名其妙!我把車停在這兒,讓大家都來幫忙吧。”
“我想也只好這樣啦。”
“可是不要驚動水兵和赤衛軍戰士。這兒有整車的勞役隊,還有將近七百人的普通乘客。”
“那就足夠了。只要把鐵鍬運來就可以開始。現在工具不夠,已經派人到附近的村子去了。能弄到的。”
“我的老天爺,這又是糟糕事!您認為能辦到嗎?”
“沒問題。俗話說,眾志成城。這是鐵路,是交通的大動脈。您別那麼想啦。”
清路的活兒幹了三天三夜。日瓦戈一家,包括紐莎在內,都實實在在地參加了。這是他們路上最好的一段時光。
這個地方有一種內在的、難以言傳的氣氛。它讓人感到此地還保留著普希金筆下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的遺風和阿克薩科夫所描寫的那種蠻野特色。
村落的破壞和少數留下來的居民那種不露聲色的態度,更增加了這個地方的神秘色彩。村民們已經被嚇壞了,都避免同車上的乘客接觸,他們互相之間也不交往,怕有人告密。
剷雪的工作不是全體乘客同時參加,而是分批進行。作業地點的周圍有人把守。
清除線路的積雪是把人分成小隊,在不同的地段同時從各自那頭開始的。各個清除乾淨了的地段最後都留了一個雪堆,把相鄰的小隊隔開了。這些雪堆要留到全線的工作結束時再一起剷掉。
嚴寒的晴明天氣,乘客們白天被送出去幹活兒,晚上才回車廂過夜。勞動是間隔很短就倒班輪換,所以並不累,因為鐵鍬木夠而幹活兒的人多。這種輕鬆的勞動給人帶來的只是一種享受。
日瓦戈一家參加勞動的地點是個景色優美的開闊地。從他們所在的路基開始,地勢向東緩傾,然後呈波浪狀起伏上升,直到遠方的地平線。
山包上有一幢四面沒有遮擋的孤零零的房屋,周圍是個花園。在夏天它肯定有著斑斕的色彩,如今稀稀落落的樹木在霜雪之下對房屋起不到絲毫保護作用。
那一帶的雪層更顯得渾圓而平坦,不過從幾處起伏的坡度來看,積雪不可能覆蓋住斜坡,春天一到肯定會沿著彎曲的谷地化作一條小溪流到路基下面旱橋的涵管裡,後者現在被厚雪埋住,彷彿是個從頭到腳用鬆軟的毛毯裹住睡在那裡的一個嬰兒。
房子裡還有沒有人住,或許是已經毀壞了,空在那裡,由鄉或縣土地委員會造冊登了記吧?它先前的主人如今身在何方,遭遇如何?他們也許已然隱居國外?還是在農民的手下喪了命?也可能憑藉贏得的好名聲作為有專長的人在縣裡作了安排?要是他們一直留到最後時刻,是不是會得到斯特列利尼科夫的寬恕?還是和富農一起受到他的懲治?
這幢房屋在山包上不時地撩撥人的好奇心,自己卻哀傷地默默聳立在那裡。當時並沒有人提出和回答這些問題。明晃晃的陽光照到無垠的雪地上,雪白得讓人目眩。鐵鍬從它上面方方正正地切掉一塊又一塊!剷下去的時候散開的乾燥的雪花又多麼像一粒粒鑽石粉末!這不禁使人回想起遙遠的童年,幼小的尤拉頭戴有銀飾的淺色長耳風帽,身穿一件綴了一圈圈捲毛黑羊皮的小皮襖,在院子裡也是用這樣白得耀眼的積雪堆出金字塔、方柱、奶油蛋糕、一座座城堡和巖洞。啊,那時候的生活多麼香甜,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讓人看不夠,享用不盡!
三天的戶外生活給人的印象是充實而豐富的。這自然有其原因。每天晚上給參加勞動的人發放的是不曉得按什麼規定、從什麼地方運來的新烤的精粉面包。噴香的麵包脆皮泛光,兩邊撐開裂口,下面是烤得焦黃的厚厚的一層外皮,上邊還沾著些小粒的煤渣。
正像在白雪皚皚的山間旅行途中短時間的駐留會讓人流連木舍一樣,大家都很喜愛這個殘破的車站。它所處的地勢、房屋的外觀和受到破壞的一些特徵,已經刻印在記憶當中。
傍晚回到車站的時候,正值日落。夕陽對過去是無限忠誠的,依舊在報務員值班室窗邊那片蒼老的白禪林後面的老地方逐漸沉落下去。
這間房子的外牆是從裡面坍塌的,不過殘磚碎瓦並沒有把房間堆滿,完好的窗戶對面靠後的一角仍然空著。那裡的東西都還保留著,未受損壞,包括咖啡色的桌布、瓷磚火爐和渾圓的通風口上用鏈子拴住的銅蓋,另外還有鑲在黑鏡框裡掛在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