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3 / 4)

小說:神箭傳說 作者:莫莫言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居然差不多與上一次如出一轍。還是為別人供給糧草。只是距離近了許多,從孟塬卸船。然後運到臨潼的軍營之中,每日往返一次,倒也算輕鬆。

對於自己能否參戰,他倒是抱有極大的信心,以長安之固這場仗自然不會輕易結束。特別是慘烈的攻城戰,他們這些部隊少不了會用來“鋪路”。雖然他並不願意作為別人的犧牲品,但在榮譽和生命面前,他和正統營所有將士都選擇了前者:他們已經受了數年的屈辱了,今後絕不能再這樣!可是戰局的變化卻不斷出乎他的意料,先是鄭志愉只用一晚便強攻下了外城,長安城地富庶舉世無雙,三家的直系精銳和豢養在地方地痞兵當然入城,他支外姓部隊又落得押運糧草的閒差。

他只能繼續等待機會,可等來的卻是叛軍還沒爬上內城的城牆,有人與朝廷私通的流言已人皆盡知。毫無疑問。他既不是三家所絕對信任的人,又有“逃兵”地名頭。猜疑的目光理所當然的落在了他的頭上。幸好正統營與他上下一心,又是新近才加入叛軍,三家在他軍中安插的人根本無力掌握全軍,這才沒有被剝奪去兵權。不過卻從負責押送世家子弟的糧草,變為普通部隊的糧草了。

這樣忐忑不安的日子還沒過幾天,形勢卻已如他所料般急轉直下:關中六十萬大軍的統帥竟然被楊誠射殺於數千親衛拱衛之中,關於那晚的情形流傳著超過二十多種版本,連他也無法分辨。他得到這個訊息地那一刻便知道,叛軍完了!結果果然不出他所料,幾乎在與之同時,潼關竟然被克,糧草的供應開始困難,至少他在孟塬碼頭便開始看到與管糧地大肆爭吵的將領。

軍心大動,除了前兩件事外,也來自於楊誠的平叛檄文。他也不是沒有想過倒戈,甚至也大膽的謀劃過借運糧之機,一舉奪佔孟塬,既讓潼關無顧後之憂,又可以堵住叛軍的退路:關中叛軍手中的沿河諸城,只有孟塬才有機會利用大型船隻搭建浮橋,讓大量將士透過浮橋退回渭北。這樣的功勞可謂不小,可最終他還是放棄了:他並不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之前的叛投只是因十幾年來對朝廷已是心灰意冷,現在他又如何肯再輕易倒戈呢。更何況他對楊誠並不瞭解,單看其升遷的速度,便認定其是個善於攀附的小人而心存不屑。

“這就是你的帥營了吧。”楊誠指著面前一所寬大的宅院,放開了仍在思索的韓亮青。別看他一路談笑風聲,就像回到自己的軍營裡,可若說心裡沒有一點緊張,那也是不可能的。這畢竟是數萬叛軍的大營,而且之前雙方還在對峙中,甚至在還沒進入鎮內時,他便已經發覺韓亮青的部隊僅佔其中少數。就算韓亮青有心歸降,但其他統領的將領呢?若是他們聯合起來發難,恐怕韓亮青也保不住自己。

但這一步他卻必須邁出,只

明白這一步的重大意義。雖然長安城內已經有好幾萬但這些只是戰俘,在被逼無奈下才投降的,沒有一次戰鬥像今天這樣,沒有交鋒便降伏敵人。之前的幾乎全是迫降,這一次雖然也是在自己大軍的圍困之下,有著逼迫的成分,但畢竟沒有戰鬥。他就是要藉著今天的契機,從逼降到誘降。直到最後讓叛軍主動投降!一場戰鬥都不再發生便結束這場叛亂,便是他最理想地情況。當然。這樣的狀況根本就不可能,但能少一場戰鬥,能少一個人流血,卻是楊誠為之努力地方向。

“叛將失禮。”韓亮青猛然驚醒,一邊以眼神示意自己的幾名心腹將領,一邊引楊誠入內。“我們來的時候。這個鎮裡已經沒有一個人了,所以,所以我就……”搓了搓手,韓亮青面上竟浮出一絲扭捏之色,就如一個犯錯的孩童一般。楊誠的部隊軍紀嚴明,向來與民秋毫無犯,一向深得民心,這一點倒是他常有耳聞的。潛意識裡,他已經把自己當作了楊誠地部下了,想起自己竟然以民宅為營。內心便隱隱不安。

“沒事沒事,韓統領不用自責。同時也切勿再以叛將自稱了。”楊誠毫不介懷地握住韓亮青的手,一臉誠懇。不要說叛軍入關以來對百姓的殘暴,就是單單這兩天數十萬叛軍從這裡路過,這個鎮子要是還有百姓的話可就奇了。住住這些無主之屋就有罪,楊誠倒還沒有古板到這種程度。

二人一路說著話,並肩向大堂走去。或許因為還有些拘謹。都是楊誠在問,韓亮青回答,倒有些訊問的味道了。看到韓亮青的模樣,楊誠心中也不禁無奈的苦笑:自己還是小兵時韓亮青便是以統帥萬人的大將了,現在在自己面前卻是這副模樣,這些變化皆由權勢而來,怪不得會讓如此多的人舍了一切去追逐。

雖然話語不多,不過楊誠也大致瞭解了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