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2 / 4)

小說:神箭傳說 作者:莫莫言

聚攏在蔡進銳身邊。

“第一隊,埋伏城樓;第二隊隨我去清理西邊敵兵駐所,下手要乾淨利落,不留活口;第三隊和第四隊分別去兩道關門附近的軍營。嗯,要是他們不反抗。綁起來,不要傷了他們性命。行動!”藉著關城中微弱地火光,蔡進銳一邊分派著自自的任務,一邊用手指划著具體的位置。從梁五口中他已經知道一切想知道的東西,同時也知道關門附近軍營裡住的,全都是像他這樣被抽丁抓來的百姓,平時也是受盡欺壓。之前梁五的自言自語讓他生出了惻隱之心,不惜留下一個隱患,也要對這些人網開一面。

“洛陽和關中都駐有數十萬的叛軍,作為咽喉的潼關勢必會成為敵人致命的弱點。”這便是蔡進銳火速趕到長安,楊誠見到他地第一句話。蔡進銳也是個精明之人,聞言立即便明白了楊誠召他來的目地。叛軍之所以會疏忽潼關,正是因為它夾在兩軍之間,任何人都不可能越過他們而直接攻擊潼關。潼關擁有得天獨厚的險要地勢,就算是戰敗之後再退守,也可固若金湯。

三家這樣的想法一點也沒有錯,可是他們卻沒有明白南北方的區別。北馬南舟,幾乎全部勢力都在北方的三家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有數十艘戰船巡邏的雍水至黃河一線,竟然有人能不靠舟船而過。除了經過大海浪潮洗禮的靖海營健兒們,天下恐怕還真沒有人能辦到這一點。

寬闊的雍水和激盪的黃河對於這兩百名靖海營精銳來說,根本就是坦途:那夜他們從長安下水,一個時辰便遊抵北岸;然後便一直晝伏夜出,從幾乎是叛軍視線中的盲點的渭北一路沿河而下,一直到渭水與黃河交匯處,又再洇水而下,直抵潼關之下;再利用事前準備好的飛爪勾繩,悄悄的攀上數十丈高的懸崖。

或許是天意相助,他們全數攀上之際,正是最後一輛馬車駛過潼關之時。站了一天計程車兵要回營洗漱用餐,站了大半天的他們,幾乎是用盡全力飛奔而回;而換班計程車兵則為了少受一會罪,無不是捱到回程的馬車快到關前才出來:這正是潼關守備最弱之時!至於梁五,出於對關樓上單純的嚮往,他也只有在關門、關樓都沒有人的時候,才能端著碗一個人在此幻想幻想而已。

不過就算不是在這個時候,奪取潼關仍是毫無困難的。據梁五所說,現在整個潼關守軍也不過一百二十人,而且全都是些打不得硬仗的痞兵、新兵。蔡進銳這兩百人雖然比不上楊誠的親衛隊,卻是根據楊誠的命令,嚴格的從靖海營中精挑細選而出:每一個人不僅水裡功夫了得,射箭、格鬥也要非常出眾。因為他們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將得不到任務援求,他們要憑這兩百人,利用潼關抵擋隨之而來的數十萬叛軍的瘋狂反撲。

這簡直就是送死,這是蔡進銳聽楊誠講完後的第一個念頭。他也知道潼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不過他只是那些文人放的酸屁而已。要是真讓一個人守關,就算你有三頭六臂,十幾架雲梯靠上來,就算一下一個,關牆雖然只有百餘步,但跑也得跑死你。更何況他們不僅要面對洛陽的叛軍,還得應付被斷了糧道的關中叛軍。

送死也得去,這是蔡進銳第二個念頭。潼關是叛軍的咽喉,此準無疑是緊緊的扼住其咽喉,這是最致命的一擊!任何一個人,若是被人死死的扼住了咽喉,就算勉強掙脫開來,那絕不好受;若是掙不開,那便是死!想到這樣一個簡直是異想天開的行動將由自己來進行,原本荊州戰事結束後便閒得發慌的他便忍不住激動不已。

楊誠料對了!甚至潼關的防守比他預料的還要薄弱。而現在,序幕拉開,這個舞臺將只屬於自己和這兩百個生死相依的勇士!

第七卷 第八十四章 關洛爭雄·四十八

幕中的長安城被一片嘈雜的人聲在淹沒。數以萬計的不擇路的奔逃著,東、西、北三面不斷有人慘號倒下,唯一安全的便是南面。血的教訓讓這些士兵忘卻了所有,腦子裡只有向南奔逃的念頭,沒有人願意掉隊,因為那將意味著自己很可能再無法見到一個時辰後便會升起的太陽。

奔命的洪流淹沒了沿途所經過的一座座營寨,不過他們卻根本不敢停留。而這些營寨計程車兵在發現他們根本無法阻止自己友軍的腳步後,隨即被其感染,也紛紛加入了奔逃的行列。如滾雪球般,這股人流越來越大,七八個軍營近兩萬人的叛軍士兵在黑夜中驚恐萬分,其中很多人甚至連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清楚。隨波逐流本就是大多數人的意識,更何況這些日子來黑麵鬼的種種幾乎已經傳入了長安城內所有叛軍士兵的耳中。口耳機傳之下,這些專在黑夜出現的敵人變得越來越神秘,不過有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