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1 / 4)

小說:逐倭 作者:人生幾何

一份如此龐大的家事,確實需要一個讀書人做官支撐門面,才能避免被歹人欺負,擋住那些煩人的差徭賦役騷擾,這主意沒甚差池。但如今秋闈早過,三年難捱,難道叫他閉門再讀幾年經書不成?十五六歲的孩子是塊璞玉,正宜雕琢。若閒廢在家,讓他遊手好閒,一旦養成怕苦怕累的懶惰性子,到時只怕很難扭轉過來了。我徽州風俗要求十六歲的孩子出門歷練,先人這樣安排蘊含深意,箇中奧妙,老世侄也是個過來人,自有一番體會。”

徐昌搔頭撓耳,無可奈何苦笑道:“老族長見教極是。”

第二章 富春遇賊

徐興繼續道:“俗話有云‘舍不了孩子,打不到狼。’你指望孩子成材,就得狠心把他趕出門去經些風雨,不能因為溺愛孩子而耽誤他的前程。老世侄即使有潑天的傢俬,也有用盡的時候,你不可能長命百歲,養哺孩子一生一世。家有千金,不如日進一文,讓孩子學會怎樣謀生,比給孩子送錢送物更強。依我徽州風俗,孩子十三、四歲時候,便可以往外一丟了,由他自生自滅去。他捱得苦,生存下來,是他有福氣;他捱不得苦,餓死了,也是他命該如此。他擔得起苦難,從挫折中練出本事,就算掙不到什麼大錢,也不愧是徽州好兒郎,男子漢大丈夫。束髮即出道從商,這徽商行規千百年來不知造就多少人材,老祖宗安排這樣的規矩,錯不了。老世侄不必再為此事煩惱了,放手把孩子推出門去,讓他到江湖歷練歷練吧。”

徐昌聽了徐興這番在情在理的話,臉上雖然掛著笑容,心中卻頗為不悅。依他愚意,原是希望老族長順著他的念想阻攔一下,裝裝樣子勸他不要帶孩子到江湖去涉險。沒料老族長不看他臉色說話,卻盡說達這徽州風俗的好處,好象不把徐鳳儀趕出門去他這個老族長就臉上無光一樣。徐昌只得陪笑,捋著下巴的山羊鬍子含糊點頭應承道:“老族長見教甚是,我明天到財神廟向趙公明求一簽,算一卦,看看神明有何指示,再作處置。”徐昌眼見難以駁倒徐興老族長的話,只好託詞是否帶兒子出門這件事交給神明裁決,你們說的不足為憑,財神爺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管家倪翁也附和徐興老族長的話,對徐昌拱手道:“老爺,小主人今年已十六歲了,不能讓他在家閉主納悶了,是時候提攜他上路走一趟,讓他出門開開眼界,長點本領。讓他曉得商道艱難,盤中餐來之不易,也不見得是壞事。”這老家倪翁自打從徐鳳儀爺爺那一代便投入徐家效力,德高望重,可算是徐家的三朝元老。因這倪翁見多識廣,武藝高強,徐昌也把他倚為肱股,視為心腹知己,家中大小事體都要請他見教幾句方才放手操辦。徐昌眼見這倪翁也附和眾議,方知眾意難違,只得搖頭苦笑而已。

晚宴在祥和的假象中盡歡而散。

翌日,徐昌備齊三牲香燭,鄭重其事到當地趙公明神廟祈福求籤,算了一卦,那板簽上有神明的指示道:

春水自西往東流,銅山鑽逐幾時休?

使君財爻何處有,何妨策馬北邊求。

徐昌把籤翻來翻去,對財神爺指示的玄機不甚明白,自言自語道:“我欲向神明請教該不該帶小兒出門遠行,求個吉凶說法。財神爺卻說求財往北,甚麼意思?莫非叫我帶小兒北上走一趟?”

旁邊陪侍燒燭的夥記起鬨道:“財神爺說得不錯,如今南邊倭寇作亂,東南海濱無法行走,大家趨吉避凶,都往京師去找門路。連財神爺也這般幫襯,主張往北走,看來聽財神爺說的話準沒錯。”

徐昌搖頭不以為然道:“這年頭謀生艱難,出路不外幾條而已。往西走,與俺答互市買牛羊馬匹。或與羅剎人交易。西邊是晉商地盤,那容我們插足?且與俺答或羅剎人打交易,都不是我徽商的長處。況我們也不懂羅剎人的鬼話,很難跟他們勾通做買賣。往南走,往陪都南京或泉州港口去找門路,本來是我們徽商大展身手的地方。可恨朝廷海禁罷市,招致倭寇騷擾,也斷絕了我們跟西洋胡賈溝通往來。到如今,只剩下往京師去湊熱鬧的份兒,你即使不想往哪邊去,可出路只有那麼一條,由不得你選擇。這件事,明白人即使不問財神爺心裡已有分曉。可憐我肩挑徐氏一門幾百口人家的生計活路重擔,遇上這等大事,不跟神明打個招呼,心裡也不踏實呀。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到底是身不由己,還是鬼迷心竅呢?”

那夥記見徐昌喜怒無常,甚難伺候,再也不敢搭腔招惹徐昌了。

徐昌拜罷財神,回到家中,收拾行裝,約莫有幾百擔貨物。

徐昌先僱騾馬、挑夫把貨物挑馱到新安江渡口,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