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那顧八代已經走到了我的身邊,我忙低下頭去,正襟危坐。
“大公主,您背一下‘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不出我所料,顧八代果然要我來背這個。
昨天我是已經有所準備了,沒有七八遍,也有四五遍了,就是背不全。我嚥了一下唾沫,站起身來,坐在我前桌的胤禛狡黠的眨了眨眼睛。
我張口開始背:“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我在背書的當口,顧八代已經轉回到前面,臉上露出了點笑容,大概他沒想到我這次背的這麼順暢,我背到“此之謂絜矩之道”,他就讓我停了下來,正合我意。這一篇中,我背的最多的也就是開頭的兩段,要真讓我再往下背,那情況可真是大大的不妙。
顧八代和顏悅色地對我道:“大公主能否將這兩段解釋一下?”
解釋這兩段?行,就這兩段嘛,不難。就在我剛剛要開始搖頭晃腦的給大家解釋一番的時候,外面有太監通傳“皇上駕到,太子駕到”,隨即從門外晃進來一大一小兩道黃色的人影。
上書房中所有人,包括顧八代和其他的師傅,全都呼啦啦跪了下去,禮畢,我坐回位子,抬頭一看,只見康師傅坐在上坐,太子胤礽則立他身側,旁邊跟著幾個老頭,上書房的眾位師傅則垂手立在另一側。
康師傅的臉上掛了點笑容,對顧八代問道:“朕有一陣子沒來此處,不知近來他們的學業如何?”
顧八代拱手道:“眾位阿哥,公主,公子,皆勤奮好學,至昨日已經講完了《大學》,今日開始學習《中庸》了。”
“哦?”康師傅聽罷似乎頗有興趣,“剛剛朕進來之前,你們正在做什麼?”
“回皇上,大大公主正背完兩段‘平天下在治其國者’,背的非常的嫻熟。”聽那顧八代的回話的語氣很是驕傲,回完話的時候,還不時的拿眼睛瞟了一下站在另一側胤礽身邊的老者。
就他那個眼神,我立刻反應過來了,那個老者原來就是張英,儒學大師啊,康師傅欽定的太子太傅。聽說這個張英和顧八代之間貌似互相都不太服。
他回話的意思就是在顯擺自己的能耐,那我可慘了啊,只好保佑康師傅不要心血來潮,讓我背完整篇的。
“是嗎?”康師傅笑眯眯的看著我,目光和煦,“那大公主再背一遍,讓朕也聽聽。”
怕什麼來什麼,只盼望他也能跟顧八代一樣,讓我背完兩段就歇了。
我定了定神,清了下嗓子,大聲的,一邊慢悠悠的開始背剛剛背過的兩段,一邊觀察著康師傅的神色。
前面兩段終於要背完了,從康師傅的神色來看似乎比較滿意,卻也沒有讓我停下來的意思。我開始心虛,卻也不得不往下繼續背。神啊,怎麼辦啊,依照我昨日的經驗,我一般卡在“闢,則為天下僇矣”。奇蹟沒有出現,我果然就卡在這一句上,後面的我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了。
說實在的我心裡很發慌,要在平時,胤祉或者永綬會在我身後提示我,今天康師傅在這裡,他們是大氣也不敢出了。就在我覺得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發現坐在前面的胤禛不知什麼時候,偷偷地將書翻開擺在桌子的一側,我正好能看見,心中一喜,這小屁孩真是聰明啊!於是我順利的度過卡殼段,背完了全篇。
康師傅站起身來,踱步到胤禛身旁,不動聲色的將書闔上,直望著我的眼道:“背的是不錯。既已經學完《大學》,那其中不管哪一篇都該是熟稔的,這樣,你再背下“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不用說,從他的舉動中我知道,他已經發覺了我和胤鎮之間的秘密,讓我背那一段,更是別有用意。幸虧這一段,是我在全書中最有感觸的一篇,也不長,記得比較清楚,就是不看書,我自己也能夠從頭到尾流利的背下來。
康師傅聽我背完了,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即吩咐胤禛:“你來解釋。”
胤禛聽到指令,立刻想也不想就脫口而出,洋洋灑灑了好一會兒才結束。康師傅又隨手點了其他一些內容來考胤禛,胤禛總是口若懸河,沒有一次卡殼的。他的表現顯然不是一般的好可以形容的,因為我看見張英的眼眸中閃過一絲訝異,胤礽的眼中則似乎有一點點的嫉妒。
康師傅又考了考其他人的功課,有時候也讓皇太子胤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