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現在已是初冬,你若能在仲秋時節來,這兩岸連綿的楓葉才紅得熾烈,那盛景才壯觀吶!”王和均有些遺憾地道。
“呵呵,下次吧,有機會的。”我轉著手中的楓葉,向黃牆碧瓦的寒山寺走去。
過了山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尊大肚袒露,對著我笑呵呵的彌勒佛像,一見之下就不覺心生歡喜。穿過這座前殿,便置身於一個清幽蕭遠的院落,正對面就是面闊五間,單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大殿前面的露臺上有一個爐臺銅鼎,我湊近了一看,這鼎的正反面都刻了字,正面是“一本正經”,背面是“百鍊成鋼”。後面的四個字刻在這裡,還可理解,前面那四個字不是經常用來形容人的嗎?刻在這銅鼎上算怎麼回事?
我不由地望了一眼王和均,這“活百科”跟我笑了笑道:“這‘一本正經’可不是平日裡我們常說那個意思,這裡的‘一本正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本真正的經書。相傳曾有一次,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誰都不服誰,最後想出來個辦法,雙方各扔一本經書到銅爐裡焚燒,看誰的經書耐得住火燒。於是僧人便將一本《金剛經》扔了進去,火熄了以後,還是完好如初。為了讚頌這段往事,於是就在這裡刻上了這四個字以茲紀念。”
“完好如初?那些和尚肯定耍詐了!”我驚訝完才意識到自己剛剛說的聲音有點大,而且,我現在就身處到處是和尚的禪宗廟宇中,剛剛的“高論”已引來周圍一些香客的側目了。
“呵呵,傳說罷了,不必當真!”王和均莞而一笑,道,“走,進殿吧。”邁進了大殿內,面對這高高的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的塑像,王和均又對我神秘地一笑,輕聲道,“這個大雄寶殿可有點與眾不同,不知道你能不能發現。”
與眾不同?我沒出聲應他,因為這殿內的氣氛實在太肅穆了,眼前的如來佛像前,就有三個虔誠的善男信女跪在那裡拜了又拜,不過,我的眼睛卻開始在殿內四處仔細地觀察起來。
在我轉到了如來佛像的背面,這“與眾不同”,終於讓我給發現了——一般的寺院,這背面必然是普渡眾生,寶相莊嚴的觀音大士,而這裡竟然供奉著兩個僧人,右邊的僧人左手執荷枝,右手指著地,似乎正在談笑風生,左邊的僧人手捧淨瓶,袒胸露腹,似正在側耳傾聽。
“這……”我剛想發表見解,又驚覺自己聲音有點大,於是壓低了聲音對王和均道,“兩個僧人我在其他的寺廟都沒見過,既然供在這裡是不是跟這寒山寺的來歷有關吶?”
“聰明,的確是。” “義務講解員”王和均讚了一句,開始小聲地講解,“右邊的這個就是寒山,左邊的是拾得,這兩個都是唐代的高僧,這寒山寺原本不叫寒山寺,六朝梁時建造之初,它叫‘妙利普明塔院’,後由塔院擴建為寺,因為唐時,來自天台山的寒山和拾得到了這裡,且寒山任了這裡的主持,才改名為‘寒山寺’。”
“既然是因人改了寺名,那這兩個高僧肯定是法力無邊咯!”
王和均剛想張口說什麼,卻看了看周圍絡繹不絕來參拜的善男信女,跟我做了做眼色,小聲道,“咱別妨礙他們拜佛了,出去吧,我給你講個故事。”
我點頭,跟著王和均出了後殿門,到了附近的一處迴廊,找了個地方歇了歇腳。
“故事大王,快說吧,我等著呢。”我催促著。王和均肚子裡藏的故事可真挺多的,好像隨時隨地張口就來啊。
“什麼……大王?”王和均貌似有些錯愕。
“故事大王啊!”我笑著解釋道,“你隨便一張口就是個故事,我看這全天下也難找出第二個來了,恰巧你也姓王,怎麼樣,這頭銜不錯吧?”
“故事大王?”王和均摸著摸下巴,重複了一句,打趣道,“不錯,這個‘王’我愛當。”
“好啦,別扯了,快講故事!”
“好!”王和均開始裝模作樣地開始晃腦袋。“這是一個有關於愛情的感人故事……”
“你瞎扯吧!是兩個和尚,關愛情什麼事?”王和均的開場白還沒講完,就遭到了我的質疑。
“敢問小姐,有一出生就是和尚的嗎?”
“唔……那也是……”我倒是沒想到這一層。“呵呵,你講,你講。”
王和均又繼續晃腦:“話說當年沒出家前,寒山,拾得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隨著年歲漸增,二人也到了娶親的年齡,寒山的父母就為他訂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
“但是,這個姑娘卻跟拾得暗生情愫,對不對?”我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