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假裝看四周的風景,道:“隨便吧。”
“那還是說可樂的吧。”王和均又開始掉起了書袋,“這裡其實是士子們經常聚會的場所,據說有一次聚會,一幫士子請了吳梅村執牛耳,可能是跟誰有了齟齬,第二日,他再到這裡的時候,就發現有人在壁上題了一首詩,‘千人石上坐千人,不仕清兮不仕明。只有婁東吳太史,一朝天子兩朝臣’,吳梅村當場被噎得半死。”王和均說著還“呵呵”地笑了幾聲,看來他覺得這個故事真的挺幽默,在我聽來,卻似乎不是那麼好笑,心情反而有點複雜。
吳梅村是大詩人,大文學家,還是前明崇禎年間的會試榜眼!跟錢謙益一樣,當年都是名滿江南的文壇領袖,但都生不逢時,趕上了改朝換代。後來在順治年間,他曾蒙召出仕,做過國子監祭酒。王和均所講故事裡的那首詩,就是諷刺吳梅村在政治上沒有氣節,一身事二主。
“怎麼你好像有些不高興?”王和均笑完了,大概發現他的那個“冷笑話”並沒引起我任何反應,就回頭看了看我。
“沒什麼不高興,就是覺得你剛才的笑話沒什麼笑點。”我有些感慨地道,“吳梅村是個大詩人,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妙筆生花,寫寫詩詞,兵荒馬亂的年月,他根本無力掌控他自己的命運,是個可憐人。何必這麼諷刺人呢?”
王和均若有所思地望著我,半晌才道:“晨曦,我發現你真是很特別。”
“有什麼特別?一張嘴,兩隻眼,跟所有人都一樣啊。”我不以為然地道。
“這件事我也跟其他人說過,但聽完不笑,而且評價說‘可憐’的,你是第一個。”王和均道,“你看事情的角度似乎總跟別人不一樣。”
我笑道:“要這麼說,你也蠻特別的。”
“哦,怎麼說?”王和均眼中閃出非常期待的光芒。
“你……”我本來問“你是不是對大清有什麼意見”,但想想似乎不太妥當,於是換了個說法,“你好像跟一般的文人士子不一樣,不喜歡做官?”
“這也讓你看出來了?” 王和均“呵呵”笑了一聲道:“我此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效仿范蠡,做個陶朱公,將來也帶著我的‘西施’泛舟五湖!你呢?你對將來有什麼打算?”
“我?”我望著好奇的王和均,一時間竟答不上來。
將來的打算?這個我真沒仔細想過,當下只想“安安穩穩當米蟲”,但看來也不是非常安穩,各種各樣的狀況接踵而來,搞得我窮於應付。“將來”對我而言,是一件多麼深奧的事情啊!
於是我決定顧左右而言他,往四周看了看,忽看到不遠處有一塊長條形長得像枕頭的巨石,便指著道,“你看,那塊石頭真特別,好像一個枕頭!”說著,我便徑直朝那塊巨石走過去,伸手摸了摸,手感挺不錯,很光滑,躺上去睡覺應該也不錯。
“這塊石頭就叫‘枕石’。”王和均也跟了上來,問道,“知道唐伯虎唐寅嗎?”
“這誰不知道,大畫家,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啊!”
“《唐伯虎點秋香》裡,秋香對唐伯虎的第二笑就發生在這塊枕石上。”王和均說著竟一屁股坐到了石頭上。
“哦?”我有點意外,沒想到,這塊不起眼的石頭還跟這個動人到底愛情故事有牽連。
“話說那天秋香陪著華夫人上雲巖禪寺燒香。唐伯虎呢,就像我現在這樣,睡在這石頭上等她們,醒來的時候,正好看見秋香和華夫人下來,這時候,吹來一陣小風,就把唐伯虎的帽子吹落在地,他臨機一動,不去撿帽子,反而這樣,這樣,用頭去拱帽子……”王和均邊說邊比劃著,看得我也忍俊不禁,“噗哧”一聲笑出聲來。那王和均帶上了帽子後,竟然笑著道,“欸,對,對,當時,秋香就像你這樣對著唐伯虎嫣然一笑!這就是二笑啦!”
我止住笑,一抬眼,正碰上王和均兩道灼灼的目光,心頭沒來由地一陣亂跳。恰在這時,忽傳來一陣陣男男女女的驚呼聲:“老大葛!”
“呀,老好看葛!”
“儂快來看,快來看,游過來了,游過來了!”
我轉頭一看,只見右側好像是個池子,一群人圍在那裡,不時地發出一陣陣驚歎,不知道在看什麼“曠世奇蹟”。
“那是蓮花池,裡頭有放生的鯉魚。”王和均也扭頭看了一眼,跟我道。
“我去瞧瞧!”我撂下這一句,就疾步朝人群衝過去,身後小穗和王和均大呼小叫地急忙跟了過來。
人可真多啊,我仗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