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和1929 年大蕭條之後,也不那
麼容易上當了,沒有人願意充當銀行家的炮灰再把子女送到歐洲去打仗,於是舉國上下充滿
了被銀行家痛恨的“孤立主義”氣氛。
1935 年,參議員奈伊(Gerald Nye)領導的特別委員會發布了厚達1400 多頁的報告,詳細
披露了美國參加一戰的辛密,歷數銀行家和軍火公司在參戰過程中的陰謀和不法行為,再加
上不久前摩根聽證會對華爾街在29 年股票暴跌中的種種醜聞披露,使得人民反戰情緒極為強
烈。此時,米里斯的暢銷書《邁向戰爭之路》更激起了民眾對參戰問題的激辯。在此民意之
下,美國在1935 年到1937 年先後透過三項中立法案,嚴禁美國再次被誘騙而捲入戰爭。
在國內經濟方面,羅斯福新政已經開始5 年多了,美國經濟始終不見起色,失業率仍然高達
17%,到1938 年美國再次陷入嚴重的衰退。
銀行家們和羅斯福都認為只有凱恩斯所提倡的超級赤字財政,狂發廉價貨幣才能挽救經濟,
而只有大規模戰爭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onefx/bbs
在1933 年廢除金本位之後,所有通往戰爭之路上的障礙都已被搬開,萬事俱備只欠戰爭藉口。
喬治城大學歷史教授查爾斯。湯塞(Charles C。 Tansill)認為對日本的作戰早在1933 年羅
斯福上臺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1932 年,美國海軍就已經證實了從珍珠港海域60 英里發動
襲擊可以重創太平洋艦隊。美國情報部門於1940 年8 月破譯了日本軍方的密碼,並可以解碼
所有早前截獲的日本電報記錄。美國製造的破譯密碼機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獨漏掉了珍珠
港這個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許多歷史學家都相信,羅斯福事先就已經知道日本海
軍將偷襲珍珠港。
1943 年1 月13 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發表了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宣告,這個
宣告令德國內部反對希特勒,主張與盟國媾和的勢力大吃一驚。德國本來早在1942 年8 月就
提出了和盟國媾和的條件,德國退回1939 年9 月1 日之前的邊境;以結束這一場德國必敗的
戰爭。'5。27'
德國內部主張推翻希特勒和納粹政權的力量已經在著手策劃軍事政變,羅斯福的宣告嚴重打
擊了德國內部反戰力量的影響力。基辛格是這樣解釋羅斯福卡薩布拉卡宣言的動機的:
“羅斯福基於若干理由而做出這項宣告(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他擔心討論對德和平條件可
能使盟國內部意見分歧,他希望盟國先集中力量打贏戰爭再說,他也急於向陷於斯大林格勒
戰役僵局的斯大林擔保,絕不單獨對德議和。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羅斯福力圖避免日後德
國的修正主義人士起來聲稱,德國當年是被空口承諾誑騙才停戰的。”'5。28'
基辛格說的當然有道理,但是事實是殘酷和代價高昂的戰爭被延長了兩年多,無數生命和財
富化為灰燼。其中就包括600 萬死於納粹之手的猶太人,如果戰爭於1943 年結束,他們中的
相當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倖存,畢竟在德國有條件投降的協議上,盟國可以有很大的發言
權。
但是,剛剛才熱了熱身的國際銀行家豈可輕易結束髮大財的好機會。當戰火在1945 年8 月最
終熄滅時,美國的國債從1930 年僅160 億美元狂漲到1946 年的2690 億美元,凱恩斯的赤字
財政和廉價貨幣的主張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得到“驗證”。國際銀行家們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再次爆發一筆橫財。
第六章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
“金融資本勢力有一個極為長遠的的計劃,它旨在建立一個金融系統來控制世界,一個被少
。onefx/bbs
數人控制的、能夠主宰政治體制和世界經濟的(機制)。
這個系統是以封建專制的模式被中央銀行家們所控制,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