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當“圈裡人”撒切爾夫人不屑地說中國
經濟難成大器的時候,她決非危言聳聽或妒火中燒,他們對這種債務拉動型泡沫經濟可謂見
多識廣。當債務貨幣泡沫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們就會從各個角落鑽出來,
對中國經濟的各種負面訊息和高聲警告將鋪天蓋地般堆滿世界主流媒體的通欄大標題,在一
。onefx/bbs
邊磨牙霍霍早已等得不耐煩的金融駭客們將如惡狼一般一擁而上,國際與國內的投資者將驚
得四散奔逃。
■■■■在部分準備金制度和債務貨幣這對危險的孿生魔鬼一旦被放出鎮魔瓶後,世界的貧富分
化就已經註定了,債務貨幣在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高倍放大器的作用之下,將會造成向銀行借
錢購買資產的人“享受”到了資產通貨膨脹和被債務套牢的“好處”,篤信無債一身輕的傳統觀
唸的人必然承受資產通貨膨脹的慘重代價。在這對孿生兄弟壟斷了國際銀行“慣例”之後,儲
蓄者失去了保護自己財富的任何其它選擇,而銀行業註定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債務貨幣和部分準備金制度毫無懸念地將造成這種“欠條+許諾”貨幣的貶值,在這樣的持續
貶值的“度量衡”之下,經濟如何能夠穩定與和諧地發展?
在一個凡事都要談“標準化”的時代,貨幣度量衡卻沒有任何標準,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當人們徹底瞭解了債務貨幣和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本質,其荒謬、不道德、不可持續的本質就
暴露無疑了。
沒有穩定的貨幣度量衡,就不會有均衡發展的經濟,就不會有合理分配的市場資源,就必然
造成社會的貧富分化,就註定會使社會財富逐漸向金融行業集中,和諧社會也就只能是無法
實現的空中樓閣。
2。 金銀:價格動盪的定海神針
(貨幣戰爭:凱恩斯曾經說過一句大實話,"透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
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
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同樣,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說過,“在沒有金本位
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
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
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產權的保護者。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
要點,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了。”
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透過使貨幣購買力貶值來實現社會財富的轉移。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在
基礎貨幣被稀釋之前就取得貨幣的人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毫無疑義銀行業是通貨膨脹最大的
獲益者。其次,距離銀行信貸越近的人,佔到的便宜越大,越遠的人吃虧越大,而節儉儲蓄
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將是通貨膨脹最大的犧牲品。貧富分化乃是當今世界金融系統設計
上就確定好的,透過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財富悄悄地吸到少數人的口袋中,通貨膨脹實現了
偷竊他人財富而不必入室盜竊的境界!)
…
1974年7月13日,《經濟學家》雜誌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英國整個工業革命時代的物
價統計報告。從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間,在金本位的運作下,英國的物價在
。onefx/bbs
長達250年的漫長歲月中保持著平穩而略微下降的趨勢。當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國家能夠連續不間斷地保持了這樣長久的物價資料了。英鎊的購買力保持了驚人的穩定性。
如果1664年的物價指數被設定為100的話,除了在拿破崙戰爭期間(1813年),物
價曾短暫地上漲到180之外,在絕大部分時間裡,物價指數都低於1664年的標準。
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的物價指數為91。換句話說說,在金本位的體
制下,1914年的一英鎊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貨幣的購買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