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嚴於律己,這是朱德給劉錚最深刻的印象。朱德在擔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外事活動很多。他一生行伍,具有嚴格的時間觀念,每次接見外賓,總是提前二三十分鐘到達接見地點。那時朱德已經70多歲了,還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太辛苦。作為晚輩,劉錚有些於心不忍。他根據自己做外交工作的經驗,便在時間的安排上給朱德的衛士長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不料,在一次接見活動中,客人率先到達了。一向謙遜和善、沉默寡言的朱德回到家裡竟發起火來:“國家不論大小,我們都要尊重,在外交禮節上,絕對來不得閃失!……如果這是打仗,就要付出流血的代價!”朱德狠狠地批評了衛士長。行動時間是別人安排的,主意卻是劉錚出的,雖然老人沒有直接批評自己,但劉錚內心卻非常愧疚。
“與爹爹這樣的偉人生活在一起,使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能辱沒他老人家的英名”,長期以來,劉錚和朱敏始終把“忠誠老實地做人,認真勤懇地做事”作為座右銘,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孩子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祖籍廣東韶關的“狗娃子”一輩子最大的遺憾(1)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以東、渠江以西,有一條狹長的丘陵地帶,境內山巒起伏,溝深谷窄。在這片幅員1964平方公里的紅土地上,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元帥與一位偉大的戰士,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朱德元帥和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張思德。為此,四川儀隴有了“兵帥之鄉”的美譽。
據記載,儀隴縣城初置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因城址設在大儀山頂部的平地上,故以山勢而得名。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儀隴設方州,將州、縣治所遷至金城山上。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又將城址移至金城山腰,沿金城山天險為城,一直延續至今。
從縣城東行70多華里處,有個小鎮。在小鎮旁聳立著形似馬鞍的山嶺——馬鞍場。其西北不遠處,突起一道山樑,名曰琳琅山。這裡層巒疊嶂,松柏成蔭,四季蔥蘢。琳琅山西麓,有一個只住幾戶人家的小山村——李家灣。這裡村民曾經將許許多多夢幻般的傳說賦予這片景色秀麗的土地,企望它能帶來幸福與歡樂。然而,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裡,殘酷的現實把老百姓的夢想打得粉碎。
1886年12月的第一天(清光緒十二年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六),刺骨的寒風裹挾著鵝毛大雪無情地襲擾著這片貧瘠的土地。這天早上,賢惠勤勞的農婦鍾氏和往日一樣,天剛麻麻亮就起床,在灶前忙碌著給全家十幾口人做早飯。她正要彎腰下蹲往灶門添柴時,只覺得腹部一陣劇痛,額頭直冒冷汗。正在這時,手腳勤快的老祖母潘氏走了進來,一看二兒媳鍾氏躺在灶前,心裡已明白七八分。老祖母當即把大兒媳劉氏叫了過來,一起把鍾氏扶進房內,讓她仰臥在床上……
哇、哇、哇……一個幼小的生命伴隨著一聲聲啼哭,降臨到人世間。他,就是後來的紅軍之父、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朱德。
朱家遷至儀隴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據朱德生父朱世林的墓文記載,朱家“籍起粵東,支分蜀北,自先世文先公移居茲土,世業為農……”原來,朱德的祖上原是廣東韶關縣的客籍人。明末清初,由於連年不斷的戰爭,加上戰後疫病流行,使四川人口驟減,土地拋荒增多。清朝統治者為了穩定其在四川的統治和徵收賦稅,採取鼓勵向四川移民的政策,使得大群大群的外省人遷移至四川,其中尤以湖廣人居多,史稱“湖廣填四川”。朱家就是在這場大移###動中,從廣東韶關入川的,最初在川北的廣安縣、營山縣一帶流動經營小商業來維持生計。清朝乾隆末年,朱氏第三代的朱文先帶著第四個兒子朱自成,從營山遷到儀隴的馬鞍場的大灣。隨著家族的繁衍,人們便稱這裡為“朱家大灣”。
“發福萬海從四克,有尚成文化朝邦。世代書香慶永錫,始蒙技術耀前章。”這是朱家族譜中的輩份28字韻文。朱德的曾祖父是“朝”字輩,名叫朝星。朱家在朱朝星那一代時,尚有老業田30挑,按1畝約5挑算,朱家田地面積還有約6畝。朱德的祖父是“邦”字輩,名叫邦俊,排行第三。朱家到了“邦”字輩,人丁興旺,兄弟邦楷、邦舉、邦俊、邦興、邦久平分祖上傳下來的老業田,每人分到的一點田地已不能維持生計。
於是,在1882年,朱邦俊把土地和草屋典了300吊錢作為資金,領著一家搬離大灣兩公里的地方,租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