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任用蘇則(1 / 2)

徐晃直接把碑文的大概內容告訴了童遠。

童遠只瞭解一些遊戲、小說內容,知道徐晃是著名的“五子良將”,而且智勇雙全,但還是沒想到他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看完了整個碑文。

於是問道:“方才不過短短數息時間,公明就一覽碑文並全部理解,吾等軍中估計沒有幾人能夠做到。敢問這有何緣由?”

徐晃還是一臉正經,回道:“末將乃是河東楊縣人,曾經擔任河東郡小吏,後來白波軍勢大,整個河東郡幾乎全部淪陷。某就從那時跟隨了老鄉楊奉,不久後成為西涼軍的一員。”

他此時說話的語氣十分平淡,並沒有他往日的那種豪氣。很明顯知道這是一段黑歷史,特別是他郡吏出身竟然從賊。後來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記載此處都是春秋筆法,徐晃有無白波經歷,模糊不清,成為爭議點之一。

童遠其實不像這個時代的人無比重視出身和經歷,對於徐晃的小吏出身,不得不加入白波軍等事蹟並沒有什麼鄙視。但是徐晃卻因為這件事略有自卑,並且與他人不合群。

童遠說道:“徐公明無需擔心,吾最佩服的就是閱歷豐富和一身本領,這也是邊境幾十年以來最需要的。請放心,吾定會讓公明可以施展你的能力。”

徐晃謝道:“多謝明公!我認為現今的整個晉地表裡山河,除卻張揚佔據的河內、晉陽城以外,其他大多處於淪陷狀態。”

“這些地方分別被匈奴、黑山、白波諸部佔領,進入這個區域就意味著改變這個平衡。”

童遠心中感到陣陣欣喜,這徐晃果然是頗具大將風範,這等戰略分析正好是抓住要點,並且和賈詡的分析有隱隱切合的感覺。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徐晃不僅在這一次,還有一次重要分析也和賈詡想到了一起。

歷史上,曹操開赴洛陽迎接獻帝之後,賈詡就曾經勸說李傕、郭汜投降曹操,結果遭到斷然拒絕。不久之後,曾經營救獻帝,官封車騎將軍的楊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徐晃就勸說楊奉投降曹操。

起初楊奉還真的聽從了,名義上聽從曹操。後來曹操遷都許昌,楊奉與同為白波出身的韓暹並不認同,後被曹操擊敗。至於徐晃則投靠曹操,他到底是主動投靠,還是被俘加入再次成為一個疑點。

總之,當時他和賈詡都看出快速崛起的曹操,遠勝擔任大司馬、車騎將軍的李傕、楊奉等人,但兩人都勸告失敗。雖然勸諫未成,但這等眼光,確實無愧於後世對於他智勇雙全的評價。

童遠說道:“所以吾打算痛打不降的白波軍,勝之再收編余者。但並不深入河東郡東部,避免成為各部的眼中釘。公明是楊縣人,深熟對方形勢,到時定有重任相托。”

徐晃抱拳答道:“隨時聽候主公差遣!”

遊覽之後,童遠又和徐晃、蘇則簡單商量了衙縣開設聚賢館的事情,總體的方針還是按照董家開府的選拔人才方針,主要看中志向和能力,出身、品德等作為參考。

蘇則雖然為人極為正直,但也深知亂世之中,官吏必須保護好百姓,循吏與清流,前者是時代的需要。所以並沒有什麼異議,否則他早就投靠那些四世三公計程車族名門去了。

童遠看到徐晃,又想起兩人初次相識的那天,還偶遇後世著名的蔡文姬。他想起歷史中她顛沛流離的一生,估計還有不少人有類似的命運。

於是補充道:“蘇文師準備好基礎工作後,可以專門從北邊胡人手中,贖買一些被擄的人才。這一點你久居右扶風,應該也有聽聞吧?”

蘇則說道:“確實應當如此,渭陽君與將軍既然說要聚集有志向的人才,還要恢復幷州等故土。這些曾經受辱,但頗具閱歷的人才自然不能放過。這要他們不忘記漢土,我就會嘗試贖買。”

當然這只是補充,聚賢館主要面對的還是文人士子,各家各派學問只要於時局有益都會任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漢代幾百年的一些思想方向,當然這也是時代的一些需要。

近期,渭陽君的名聲已經傳來,雖然董家名聲恐怖,並且董白又是女流。但這一段時間的到所作所為也能吸引一些有志之士。

童遠正式任命蘇則為渭陽君府的東曹,負責三縣之地的官吏引薦和升遷。並在衙縣設立聚賢館,將安排接待等工作交給蘇則負責,後續根據進展再做引導。

接下來,他又聯絡了北部、西部少許豪強,約定貿易往來和戰時出兵相助。這些人大多都是本地稍大的家族,因為災難、戰亂避於荒野,對於開拓土地和儲存人口、文化有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