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李傕離開,唐姬喝退侍女,獨自一人暗自流淚。
她感嘆命運為何這樣戲弄於她,賜給她榮華富貴和羨煞旁人的婚姻、愛情,可最後又……到底有什麼辦法才能誅殺李儒,脫離苦海呢。
也許這個李傕可以利用,但絕不能……
抱著強烈復仇心態的唐姬,一點點偏離了原來的歷史軌跡,主動加入到了長安紛爭的個漩渦之中。
地裡的麥苗長起來了,雖然只有半尺高,但也是一片鬱鬱蔥蔥,在北方寂寥孤寂的冬日平添一抹暖人的生氣。
童遠看著地裡嫩綠色的麥苗,發現這時的種植方式與後世截然不同。
地裡壟壑整齊劃一,麥苗之間間隔足足有三尺,遠比後世密集撒種要精緻得多。
他想了想也就明白了,現在土地肥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超密集的種植,後世的化肥給了土壤魔法一般的力量,增產數倍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
漢代要是密集種植,不僅植株肥力根本不夠,還會把寶貴的種子浪費了,所以種麥也要精耕細作。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這是他來到這個時代經歷的第一個春節,春節在這個時代被稱為“元日”。
這個時期已經有元日、上元、寒食、重陽等眾多節日,其中以年終歲首、農閒時節的元日最為隆重。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規定每年十月初一為元旦。這個時候正好是秋末豐收時節,也就是秋末的春節。
漢武帝時期,經司馬遷提議,修定了新的歷法《太初曆》,將後世春節的時間從秋季改為年終歲首的農閒時節。
為了讓自己的軍屯、民屯百姓過得好一些,童遠此前讓人去全無種羌和更遠的南匈奴那邊開展貿易,用大量布匹、鹽巴和珠寶交易來三千隻羊的肉和皮毛,這些物資專門用來給軍屯和民屯中表現優異的家庭過年。
獎勵的物件包括從事各專門領域表現較好、教學較好的,以及各屯種植小麥過程中,公認表現突出的人。編制冬衣、養羊放牧、搞手工業比較突出的屯民也在獎勵之列。
這種安排固然物質功利,但也適合亂世。畢竟在三國還是要給貢獻更多的兵卒、人才以實質性的獎勵。量化與標準也不是太難,畢竟一切都是以戰略要求和無畏軍、新軍為主。
然而無畏軍的兵馬大多不能在家中過年了,原本駐紮在皮氏的這部分兵馬穿著整齊的新式冬衣和優良鎧甲,趕赴北部的平陽、楊縣兩地,準備給前來劫掠的南匈奴於夫羅部一份過年大禮。
目前黃於的第十三旅和徐晃的勇蠻營發現了於夫羅部南下劫掠的跡象,從些許俘虜口中得知,於夫羅部入冬缺乏食物、庇護,再加上南北兩邊封鎖壓迫,目前生活已經非常緊張。近日他們計劃派兵劫掠置備年貨的河東諸縣。
得到這個訊息,童遠和徐榮、張錄、耿清、張既等商議,最好給對方一次痛擊。
基本方案是引誘敵軍主力深入諸縣,同時派遣精兵搗毀對方城池、營地,解救之前被擄掠的百姓、牲畜、財物。
然後在對方驚慌撤退的時候包圍敵人一部,爭取迫使對方投降。如果能收編實力相對較弱的南匈奴於夫羅部,那就是近萬輕騎兵,有他們帶路,拿回河套就方便多了。
敵友總是在變化,童遠優先選擇白波軍和於夫羅部,就是看重他們實力稍弱,以及可以為他所用。
想想歷史上遊牧民族總是在冬季入侵平原,劫掠農民的積蓄,現在各地諸侯擁兵自重無暇驅除敵寇,多數地區邊境百姓要不然逃走,要不然就投靠士族豪強,否則就很可能淪為奴隸、枯骨。
現在,無畏軍第三衛,編有三旅三營,如果滿編是五旅四營。
目前他計劃讓徐晃多加鍛鍊發展,不久之後以直屬的勇蠻營和軍屯優秀者為基礎,吸納些許匈奴兵和幷州兵卒,成立一個旅。
而且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分化投降的匈奴兵馬,避免他們依附但不拆散,以後越發展越強大。
“下雪了!看啊,下雪了。”城中百姓喊道。
童遠趕忙出戶去看,只見陰霾的天空飄起了潔白的雪花,在西北風的吹拂之下漫天飛舞。
“真好看啊,這雪花落在地上竟然不會融化,一眨眼就讓大地銀裝裹素,不愧是北方大地啊。”
童遠自幼生活在南方靠海的地方,沒見過幾次這麼大的雪,更沒怎麼見過積雪不化,那美妙安靜的靜謐。
他看著眼前的飄舞的雪花,內心感到陣陣安寧,原來下雪可以這麼優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