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三互法”行將就木(1 / 2)

襄陵的賈家目前由賈習當家,他年紀七十有餘,自羌胡之亂、黨錮之禍以來就專注在鄉里教育子侄。

例如賈逵早年喪父,就是由祖父賈習關愛照顧,影響他立下衛青、霍去病的志向,並教導他學習兵法、行政才能。目前率領賈家與匈奴斷開聯絡,對童遠無畏軍採取歡迎態度。

賈逵在此前河東之戰中表現積極,主動率兵降服白波守軍,投入到童遠這邊。童遠將他和賈習一起召集到臨汾縣,參加這次討論。

這回還有絳邑縣的翼城鄉的范家初次到來。衛覬介紹這范家來的是家主長子範先,他通讀典籍又擅於兵事,這些年一直保衛郡內安寧。

童遠看著範先身體健壯,年長於自己,估計是有些武藝上的本事。但是範先卻不想多理睬他,略微打過招呼就在角落,不再多說什麼。

原來,他和王允等人相似,認為大漢混亂,是因為軍隊掌握在邊鄙小人手中,他的志向是由士族名門掌握精銳兵馬,安定天下,所以視童遠與李樂類似,只是被迫勉強合作而已。

至於柳家,雖然目前影響力還不能和裴、衛、賈家等想比,但這次柳孚也是積極參與,所部家丁、部曲近千人參加奪回猗氏和安邑。這次也一併召集安排重要職務。

童遠看著身邊的匯聚了河東望族,知道除了因為他軍事力量強大,還有渭陽君開府和自己推行減稅的原因。

這幾日,他了解到河東士族真是不簡單啊,原本就壟斷北方廣大的鐵礦、鹽池、紡織作坊、南北貿易等方面的他們,完全可以順應稅收減免,進一步擴大這這方面的投入。

童遠說道:“近日無畏軍重心放在北部和東部,物資還囤積在皮氏、蒲坂等地。張濟那邊某已經派人前去交接,河北縣交給我部管轄,我部這次提供一批糧食和財物作為酬勞,以後達成長期同盟,壯大風陵渡,恢復河東與弘農間的大量貿易。”

衛覬、裴徵、賈逵等人都面露喜色,這幾年司隸地區實在混亂,導致河東望族們收益受損。

這次如果南邊弘農把宛城、襄陽、荊州連線起來,這邊再把離石、太原、河套、陰山的貨物運送過來,那河東就真的掌握了這片土地的血脈。

河東望族正式加入到童遠的戰車,童遠也會與他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捆綁,互相影響。

討論下來,河東郡太守仍由原太守王邑擔任。計劃任命衛覬為渭陽君府東曹掾,併兼任河東郡丞。這兩人也就是河東郡的一、二把手。

衛覬不僅精通民政,還非常擅於軍事和邊事,同時擔任這兩個職務還是綽綽有餘的。

賈逵因為表現突出,且擅於兵事,任命他為大縣臨汾縣的縣令。這裡靠近他的家鄉襄陵,而且肯定要準備後續的作戰,選他擔任比較合適。

賈逵的妻兄柳孚,擔任有兩千戶的猗氏縣縣長,專門讓他開發涑水航道,保證鹽運及貨運的暢通。

童遠本要請賈家家主賈習,擔任郡中重要職務,然而賈老表示賈逵足以代表,自己實在年歲已高,還是專注於鄉里的子弟教育比較合適。

他聽到後突發奇想,說道:“賈老鄉中教育成績斐然,晚輩也想了解學習,不知可否傳於晚輩,或者讓屬下向您學習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眾人感到一陣奇怪,童遠是邊境豪強子弟出身,竟然對士族家的教育感興趣。

賈習閱歷極為豐富,可也是沒想到貴為西涼軍領袖之一的童遠,竟然會如此看重自己在鄉野裡教育相關子弟的內容。雖然每一家的家學都有一定隱秘,但對於統領的主公大部分當然可以告知。

於是回道:“將軍實在折煞老朽,實在不敢親自教學。但家中一些典籍以及教學方法倒是可以給將軍這邊借鑑,內容有不少是關於識字、品行、邊事以及強身健體、騎馬射箭等方面的,適合推廣。”

賈家這邊安排好了,裴家卻有些許難辦。

最為興旺的裴家,已經有不少宗族擔任地方官吏,作為留在聞喜家中主事的裴徵和裴緝,肯定要任命重要職務,但最好不是在地方。

一番討論之後,由同時精通玄學與理學的裴徽,擔任渭陽君府右曹掾史。

擅於處理本地各類民生事務的裴緝,則擔任渭陽君府的金曹史,專門主持境內鐵礦、鹽池的發掘和管理,並與柳孚一同負責境內航運的疏通。

至於衛固和範先表現並不突出,能力估計也非常一般。最後任命衛固為河東郡掾,負責勸課農桑的事務,範先擔任安邑縣尉,負責管理郡縣兵等事務。

這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