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西河郡現狀(1 / 2)

縴夫們走出河灘,放下船隻,眾人見到馮濱化險為夷全都喜上眉梢。縴夫們對於耿清他們立可救人,最後成功救出倍感欣慰,紛紛趕過來拜謝。

大夥略做休整就繼續拉縴,耿清派遣手下五十人協同幹活,畢竟剛才觀看了三遍,也可以幫襯而不拖後腿了。果然效率有所提高,傍晚之前就全部到達上游。

結束後,耿清做主在給予三份酬勞的同時還邀請了縴夫們一同吃了烤肉、煮粟飯的晚宴,並且安排了一名軍卒隨同馮濱和縴夫領頭人回到北屈縣,並告知不久到平北將軍治下之後定然保障他們的生活。

耿清一行又經過幾日順風逆水的航行,終於抵達河水上游的西河港。

此地給眾人的感覺是遙遠陌生,但是對於往來於北方,特別是黃河周邊以及往來晉地的商旅來說,這就是整個河套、晉地貨物輸入三輔、司隸的關鍵大港。

西河港屬西河郡藺縣管轄,上岸後往東三十里就是離石城,也就是是西河郡的郡治。

離石就是後世的山西呂梁,現在被匈奴舊王庭部佔領,他們勢力龐大,自西河郡至西邊的上郡、雲中、五原等地都在其勢力範圍。

西河郡本是漢武帝恢復河套後設定,南匈奴內附之後,大部被安置在此地,連單于王庭都設在西河郡美稷。

後因為東漢內部矛盾愈演愈烈,邊境亂起,於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因南匈奴句龍吾斯、車紐叛亂,朝廷不得不將西河郡治向東南遷移了五百九十里到達河水以東的離石縣以躲避劫掠襲擾。

當然,匈奴王庭沒有一起搬過來,朝廷的度遼將軍和匈中郎將還在河套地區防衛匈奴。

可惜二十多年以後,隨著名將張奐、段穎等年老或遭到排擠,舊西河郡徹底淪喪。雖然理論上南匈奴仍然聽命於大漢朝廷,但後續新西河郡等地仍然沒有避免都徹底淪為匈奴勢力範圍的命運。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也就是四年前,於夫羅之父羌渠因多次派遣部族手下充當漢朝僱傭兵,而被叛亂殺死,改立須卜骨都侯為單于,然而他僅在位一年就因病去世。

現在南匈奴舊王庭這邊,由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等十幾位老王共同議事執政。

羌渠之子於夫羅和呼廚泉則因為在外和被仇視而趕走,於是於夫羅自立為單于,並請求大漢承認幫助,但由於漢朝局勢變動就完全沒有表態和行動。

近幾年於夫羅夥同白波軍到處劫掠,甚至被長安朝廷所認可,加入到反袁紹、曹操的包圍圈之中,去年為曹操所敗才暫時回到河東休整。

也就是說離石、太原以及平陽等地,實際上處於匈奴兩部分別割據統轄之下,這就是晉地中部南部紛繁複雜的現狀。

考慮晉地東邊還有張燕為首的的黑山軍以及脫離脅迫的河內張揚部,而晉地北邊才是最混亂的,有本地士族王家、郭家等佔據各地,又有劉虞、漢人豪強、烏桓諸部、鮮卑勢力等等,簡言之什麼人都有,且四分五裂。

按照之前的計劃,耿清這一路使者是要聯絡南匈奴舊王庭牽制於夫羅部,進入離石城後多方打聽才知道匈奴因為城中漢人太多,諸王並不在此處,而是在往北百里的左國城。

不過今耿清一行驚訝的是,離石城沒有凋敝、衰落的感覺。

街上有巫師、薩滿、儒、道、佛,還有各類各樣的說不出名的思想與宗教在各處宣講傳頌。說它是群魔亂舞吧,有點苛責,可確實不容易被來自漢朝統轄地域的他們接受。

這裡更有意思的是,商旅絡繹不絕,縣城被規劃為商業和文化的場所。熟悉常見的,稀有罕見的,聞所未聞的一應俱全。

還匯聚了各方特產於此,有中原的瓷器、絲綢,河套的美酒、鐵器,幽州的熊皮、鹿茸,甚至還有西域的寶馬、香料、水果、寶石等物。

西域商品由於西部羌漢大亂,以及不少漢朝士大夫鼓吹放棄西涼,全面退縮轄地,所以在三輔越來越稀有昂貴。

這裡連線著河套、陰山再通往更遠的絲綢之路,這一線商路不僅沒有斷絕,反而帶有更多的遊牧民族的特色。

此地一些漢人豪強憑藉塢堡聚眾於鄉野,匈奴人與他們日常井水不犯河水,戰時互相依靠,協同出兵,匈奴騎兵在野外縱橫馳騁,豪強武裝負責攻城拔寨。

至於普通農夫早已經失去土地,淪為匈奴的奴隸嗎,或者豪強的佃戶、農奴、家丁。

經一些商人介紹,這裡除卻出身低微的漢人商旅以外,還不時有來自河東、三輔、河北計程車族大型商隊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