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瞬即逝,冬天就這樣悄然而至。
古代北方的冬季非常安靜,由於氣溫低且沒有充足的取暖柴炭和厚衣物,在最冷的兩三個月幾乎不會行軍打仗,大多窩在家中保暖度日。
童遠記得之前董家家資極為誇張,有無數的優質棉麻絲綢,此時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其中有苧麻、火麻布共有五萬餘匹,各類皮毛五千張。
童遠計劃將它們用來製作軍服和冬衣。
民屯方面,在一兩個月繁忙的整地、播種之後,正好按照各屯領取麻布,交給各隊自行安排製作冬衣。
根據調撥的材料,各隊製作二十至三十件衣服,分配給民屯每隊不少於十件優質新衣,其餘交給軍屯或者出售。
至於不夠的自然有他們自家儲備的衣服,或者在薄衣中填補繅絲、舊皮毛等邊角料,略有積蓄的可以出錢購買新衣,再不濟只能像當時多數人一樣借衣服穿著出門了。
重頭戲在無畏軍和幷州軍這邊,童遠是要給他們配置優質衣服,讓他們能夠在冬季出門訓練甚至小規模作戰的。
他安排張既組織郃陽、衙縣軍屯百姓為無畏軍制作毛皮裘衣。統一用羊皮、羊毛、麻布製成,另外製作有粗麻棉襯的厚褲子和毛氈鞋。
由於是給家人或者熟絡的將士使用,軍屯這邊積極性較高,最後大約每隊透過分工合作,精緻生產十套,共計八千餘套統一軍用冬衣。
棉花由於是西漢才開始引入,這個時代種植得很少很少。所以,完全不在配給之列。
倒是絲綢這時候暫時用不到,以後可以編制夏季軍裝或者賣掉。
軍屯這邊,轄區兩岸根據人手、任務生產幷州軍所穿東西,這部分就不統一使用羊皮毛,而是加入不少狗皮、兔皮,再用大將麻布。
這樣的配置優於普通冬衣,穿上它們訓練、巡查、勞作問題不大,雪地作戰露營就不太行了。
這些事務安排好之後,他又開始了巡查各縣,第一站就選擇皮氏北邊的北屈縣。北屈縣位於現代的臨汾市吉縣以北,境內壺口瀑布和人祖山,國內聞名。
童遠計劃與耿清、裴緝一同走訪此地,然而張錄表示他要一同前往。他介紹“境內壺口山往北,臨近北屈縣城,有一山被稱作風山。”
風山即人祖山,此時還僅以晉文公重耳,曾在此避難而小有名聲。不過道教對這裡自有一番見解,還時不時在此聚會。
張錄講道:“有傳說,在此山軒轅黃帝曾向道家廣成子,討教治理天下之道的,近日也有不少道友在此供奉伏羲和媧皇。”
“廣成子!”
童遠聽到封神中的著名人物嚇了一跳,難不成自己穿越的時代不僅是三國還能來個修仙,要是能得到廣成子的翻天印那就爽了,東一拍打死一個截教聖母,西一敲一位聖母化作灰灰。
旁邊張錄面露紅光,眼眸中閃爍流光溢彩,說道:“將軍知曉廣成子道尊!不知將軍可願入我道門?”
“啊?吾還要平定亂世,讓天下安寧,再加上俗事纏身,估計忙不過來,恐遺憾與仙家無緣。”
他是想要法寶,但不想成為闡教元始天尊的徒子徒孫。欠了阿彌陀佛和菩提祖師很多人情的闡教,在一系列時局變動中愈發衰弱,他可不敢進啊。
張錄面露神秘微笑,無比崇敬地說道:“廣成子道尊向軒轅皇帝傳授道法,曾言‘他與日月一同照亮無邊黑暗,與天地融為一體,跟隨他才能永生……’,將軍若是日後有所感悟便可隨時靜心平和,追求大道和永生。”
完了,手底下都是什麼人啊。黃於嘮叨不停,吹噓往事就已經把氛圍往溝裡帶了,這又冒出一個傳播大道和永生的……隊伍不好帶了。
張錄又介紹他的恩師王真就曾居住這一帶,連旁邊的裴緝都忍不住插話道:“莫不是叔經仙人?若能遇到一定要請來裴家傳道收徒……”
完了,裴家已經中招了,這真是會抓住關鍵人物啊,不知道下一個會是誰呢?
……
童遠安排好徐榮、衛覬處理日常事務,又讓黃於、徐晃盯緊於夫羅,然後與張錄、耿清、裴緝一行帶上五百兵馬前往北屈縣。
從皮氏前往北屈有兩條可靠的道路可走,一條是走山中官道,另一條是沿著黃河經過採桑津和壺口山,然後進山。
經過耿清介紹,他對瀑布和縴夫們非常感興趣,打算走沿河這條路。當然這條路狹窄不通馬車,眾人都是騎馬出發。
一行一開始的速度還很快,但很不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