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在付出百餘人傷亡以後,無人敢靠近或者停留當靶,只能遠距離無意義地襲擾。
這種情況下,弩對弓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弓的殺傷力弱於弩,匈奴人的騎弓又不像屯田軍的步弓那樣長和強,很難在百步殺傷袁軍。
可是袁軍的闕張弩卻可以慢慢裝填,然後瞄準那些馬匹體力消耗較大,速度慢下來的騎兵。
而且,由於可以用腰背、腳踏力量輔助拉弩,這些弩兵在持久戰方面完勝匈奴人。
張既觀察整體戰況,一眼就看出兩翼只是看起來氣勢驚人,實際上難有難有寸進。
要不是中間的屯田軍拿出些實力,估計一上來就處於全面劣勢,搞得詐敗成真敗。
顏良這邊早就看到正面局勢不利,他當然有辦法應對
這次領兵的諸人之中,論計謀、兵法也許他比郭圖有些差距,但是論戰陣衝鋒,整個袁軍他就是第一。
“吼!”
“咚咚咚咚!”
恐怖的大吼聲,帶起急促的戰鼓作響。
定睛一看,顏良已經翻身下馬,帶著五百重步兵,列成方陣,衝了出來!
顏良衝在頭一個,他一身明光鎧非常耀眼,隔開無數箭矢,猶如天神下凡一般無人能擋。
後面的重步兵都一身扎甲,手持刀盾,無視箭雨,直接撲向新西涼軍。
李通、劉闢、龔都、趙昂四人,看到顏良帶這麼點人直接攻擊,以為他是發瘋送死。他們直接指揮手下士卒一擁而上,試圖圍攻殲滅顏良。
屯田軍的盾矛兵列成陣型,試圖用長矛陣,以兵器更長,人數更密集的優勢,壓制住袁軍。再尋找破綻,逐步施展刺的迅捷,一舉殺傷。
可是,一身重甲的五百勇士根本不懼圍攻的屯田軍士卒。
他們不像往常的刀盾兵那樣,招式以防守為主。反而藉著盾牌護住頭顱、要害,直接揮刀不要命地衝殺。
這些進攻的刀盾兵也是保持著三人一組的陣型的,第一人衝在最前面,左右側後方各有一人跟上。
他們專門貼到極近的距離,發揮刀在近距離格鬥的優勢。
單手矛在這個時候弊端凸顯,它不像超長槍那樣雙手突刺,能一擊貫穿敵人;也不像環首刀等格鬥武器,可在揉身搏鬥時佔據優勢。
有計程車卒立刻拋掉盾牌,雙手持矛,認為憑藉雙手力量可以刺穿鎧甲。
可是,袁軍這些重步兵除了鎧甲,還有盾牌,一點點長度優勢,在袁軍勇猛貼身和盾牌隔開第一擊的作用下效果有限,只能維持不敗的局面。
顏良那邊更是無人能擋,他的明光鎧下很可能還有一層鎧甲,所以不論周圍新西涼軍長矛、弓箭如何攻擊,都無法造成嚴重損傷。
可是顏良的大刀揮舞紛飛,只要碰到阻攔,就是矛斷盾碎,非死即傷。
李通、劉闢、龔都、趙昂四人知道顏良勇猛,但只要拿下他,這場戰役就贏定了。
於是四個人一起上,圍攻顏良。
李通槍法精湛,英勇善戰,劉闢、龔都是成名已久的一方義士,趙昂出身天水名門,文武雙全。四個人一起上,正常人絕對手忙腳亂,無法抵擋。
可是顏良不僅毫無畏懼,反而興奮異常。他大刀的每一擊都勢大力沉,除李通外,其餘人接他一招,要緩數息才能重新調整好戰鬥動作。
張既處於統帥的位置,知道再打下去,就不是詐敗,而是決戰了。
他看顏良左右兩翼,應對匈奴人壓力不大,正面也在他的勇猛突擊下,扭轉了局面。
張既下令道:“鳴金收兵,讓還沒投入作戰的那兩隻騎兵,掩護大軍有序回營。”
“鐺鐺鐺鐺!”
鳴金聲響起,又有傳令兵奔赴前線,呼喚左右兩翼撤回。
另外,兩隻人數不多的騎兵上前,準備從側面威脅袁紹軍突出的兵馬,以掩護大軍後撤。
“切!太小瞧我了!”
顏良突然發力,大刀一擊擊飛了龔都的長槍,又一橫掃讓劉闢躲閃不及,只得跳下戰馬。
一旁趙昂欲救,不想顏良疾速奔來,渾身鐵甲一撞,竟然放倒了他的戰馬。
眼看趙昂就要被一刀斬首,一支鐵槍不要命地連續點出數下,逼得顏良收刀防守,才讓三人逃脫。
此人正是四人中武藝最為高強的李通。
可是,他們四個人一起上,還是騎馬對付步行的顏良,都打不過。現在後方已經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