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心想,他現在備受矚目,鄴城的那個弟弟和不遠處的審配肯定想看他出醜,從而搶奪覬覦已久的兵權。
既然已經逼退新西涼軍,那何不乘著時機,趕緊突襲一波,將對方徹底逐出上黨地區,再安插辛評控制幾乎與壺關同樣險要的潞縣,拉攏張楊遏制審配。
拿定主意後,袁譚重金獎賞顏良、文丑的部曲,表彰他們之前的勇敢與功績,又額外供給糧食、肉類,從精神、物質多方面,激勵拉攏他們。
可另一方面,他視普通兵卒如草芥,只給一月一百漢斤的普通標準供應,又不嚴肅軍紀,導致他們成建制的前往鄉間打家劫舍,甚至與豪強塢堡發生摩擦,搞得天怒人怨。
審配進駐上黨已快有一年時間,他深知這種統治邊緣區域非常脆弱,如果得罪當地各鄉村、豪強塢堡,將直接把他們推向童遠。
那個童遠年紀輕輕,搞糧食、鹽巴、鐵碳攻勢卻爐火純青,本地一批豪強暗地裡與他們有貿易往來。
如果不是張楊熟悉本地情況,他能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本地人早就簞食壺漿迎接新西涼軍了。
他在自己的轄區之內,捉拿了一批劫掠的軍卒,也不和袁譚溝通,就全部正法。
袁譚得知以後百般嫉恨,他心想,現在他父親袁紹還在呢,這審配等人就這樣跋扈,若是以後他來執掌豈不要反上天去?
這已經不是敲打敲打的問題了,他一面斥責審配不懂得輕重緩急,向袁紹斥責審配一方扯後腿。一面縱容部將暗中火併,發誓要大肆報復,找回場子。
如此一來,袁軍只有顏良、文丑等將領心思放在進攻之上,其他人要麼在爭奪上黨的控制權,要麼服侍著自己的主人明爭暗鬥。
新西涼軍在上黨的這段時間,對各地百姓、豪強塢堡不僅秋毫無犯,還帶來各式各樣的商品,和不錯的免稅政策,迅速發展了數條情報渠道。
他們對袁譚大軍本來不甚厭惡,以兵馬管控嚴格的理由暫時減少了情報往來。但袁譚的內鬥劫掠大禮包,又重新把他們推回到新西涼軍這邊。
袁軍內鬥、劫掠鄉間的情報不絕於耳地傳遞到張錄這邊,不過多數會被他和幾名專門搞分類分析的軍吏消化掉,形成童遠要求的報告型別,再傳到軍議之中。
這是童遠這兩年新補充的系統,那就是在四海商幫這個保護民眾,籠絡人才,收集情報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小而靈活的情報分析人員團隊。
他們多是從商幫分會中,選拔的情報能力優秀的自己人,相當於參謀系統的情報口分支。
而正經的軍議,則有軍直屬眾將、一眾核心文官進行。
發現對方的這種情況後,張錄提議,可以利用熟悉地理、情報透明、敵人鬆懈的情況,乘機突襲對手。
然後一擊既走,讓對方無計可施,甚至起到惹惱敵人,誘敵深入的效果。
賈逵認為,在執行一擊即走以後,可以較緩慢的退卻,故意表現出不善久戰的樣子,讓對方跟著追擊,從而進入預定的作戰區域。
童遠聽了兩位謀士的話,覺得這麼操作肯定不差,但他覺得決戰時刻似乎還不到。而且現在誘敵深入,敵人也有力量突圍南下,估計很難達到他心中圍殲的預期。
徐晃經過這幾年成長鍛鍊,在軍事上的謀略已經算得上新西涼軍中的一把好手。
他略微沉思後,說道:“主公,如果我軍要想發揮上黨一帶的民心優勢,恐怕還要繼續向北佯裝退卻,讓敵人放鬆。”
“然後以精兵迂迴敵後,威脅他們的側翼與後方,斷其糧道,再圍殲敵軍,這樣才能真的解除對方的威脅。”
徐晃說完以後,全場安靜下來。
文官們覺得這個計策確實精妙,但操作起來要求較高,在通訊不是很方便的情況下,各部之間能有這種默契嗎?
在場的文官大多有些擔心,而於毒、張方、李通、趙昂等武將卻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他們早已等待大戰多時,恨不得早點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徐公明之計甚好,從軍需補給方面來看,足以執行這個方案。只是敵人數量過多,我軍如果強吃,恐怕傷亡不小,甚至被他們突圍,那就有些不妥了。”
張既的話分量比較重,其實這種迂迴穿插的戰術他在收復上郡的時候也用過,當時有於毒兵馬在,但在兵力方面吃虧不大,才能殲滅敵人大部。
童遠看了看眾將,徐晃當之無愧是目前的最強戰力,其餘於毒、李通能獨當一面,張方、趙昂也是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