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還只是難以尋覓,亂石擋路。到後面,就需要卸嶺部和其他工程兵一邊開山鋪路,一邊日夜兼程了。
幸虧軍中有嚮導、司南,以及精通山地行軍的部隊和近乎專職的工程部隊。兩天時間,新西涼軍超過計劃,足足走了兩百三十里路。估計可以追上對方的畜群和潰兵。
但是後面越來越難,其中穿越走馬水的那一段尤為艱辛。此處是河流上游部分,河道雖窄,但峽谷深邃。工程兵完全不清楚秦時是怎樣透過的,所以無從下手。
申隆拿出他的看家本事,他挖出地下的深層土壤,發現此處原本水位在半山腰的高度,這樣峽谷剛好沒有那麼深邃,正好可以搭橋過去。
估計這橋樑是木質結構,又有木墩支撐橋身。人員馬匹和較平的車輛可以直接通行,重型貨物很可能是拆卸下來,一一運過去。
可是,現在水位已經跌倒谷底,連過都過不去,根本無法搭設橋樑啊。
卸嶺部的辦法是,先用蜈蚣掛山梯下到峽谷底下,再用同樣的辦法,爬到對面山峰之上。
兩邊連結好繩索,再用繩索傳遞鐵鏈,之後鋪設木料,建造橋樑。
這個辦法當然可行,但是需要用一天的時間完成。這樣的話,即使秦直道比漢直道近一百里地,那也很難完成超越圍堵。
這裡也沒有粗大的樹木,可以用來蕩繩索過去,怎麼辦呢?
這回連申隆都有些手足無措,難道這個從秦直路超越對方的作戰計劃,因為前路難行,就要放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