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兵多,列成鶴翼陣試圖包裹住呂布軍。
其中於禁、呂虔率領各自部曲作為鶴的雙翅尖端,夏侯惇、夏侯淵率領騎兵、預備隊在後,準備執行關鍵一擊。
呂布軍兵少,竟然用笨拙的圓陣迎敵。
高順、張遼、曹性三將也擠在中心,好像不會打仗一般,可惜事實正好相反。
高順對張遼說道:“對方相隔五里的距離,就把陣型展開,正好方便我們見招拆招。文遠以為,我們該如何破敵啊?”
張遼又看了看曹軍陣型,說道:
“對方的鶴翼是進攻的武器,但也是薄弱的兩肋。這些屯田軍雖然訓練、裝備略勝郡縣兵,但很難快速擊破我軍正面。所以我們只需將主力用於一點,再向其後攻擊,打贏強強對決就可以了。”
高順說道:“文遠,一會我會給你開啟缺口,勝負手就交給你了。”
張遼笑著回道:“哈哈!一會我深入敵圍,肯定能造成不小的影響,到時候勝負手還是在高兄這邊的。”
高順也大笑,兩人肝膽相照,敢將性命交給彼此,拿出全力打這一仗。
曹軍兵力優勢較大,先行發起進攻。屯田軍正面壓上,軍中各屯長、隊率都已跟隨曹操數年,他們曾經被人稱作蛾賊,但現在已經是能吃飽飯,又有家庭的軍吏。
如此轉變,怎能令他們不為曹操效力?
再加上統帥此戰的夏侯惇深得軍心,夏侯淵、于禁又是曹營最頂級的一批戰將,那呂虔也是兗州豪強,部下多是能戰善射之輩,有如此配置,全軍當然士氣高昂、勢在必得。
短暫的對射之後,夏侯惇的屯田軍正面很快與高順這邊的郡縣兵短兵相接。
屯田軍在士氣、裝備、訓練、人數的全方位優勢下,很快取得二比一左右的交換比。要不是高順命令屯田軍列成密集隊形,恐怕已經搖搖欲墜。
于禁、呂虔率領部曲很快到達呂布軍兩翼,這兩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並不著急衝上去搏殺,而是遠遠放箭,從側面消耗高順的兵力。而屯田軍也夠成狹長的兩翼,完成了半包圍態勢。
不過,此時也剛好表現出部曲私兵的特點,那就是搏殺時收力,破局時貪功的特點。
以此時態勢為例,于禁、呂虔雖然從側面射箭,可以取得有效的殺傷,但終不能像立刻近距離搏殺一樣,迅速打贏戰鬥。
他們不立刻上前,除了不想損失太大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此戰必勝,那何不保留一些體力,在擊破大陣以後,追殺擴大戰果?
所以,此時的局面就是屯田軍正面短兵相接,取得一定優勢。
繞至兩翼的于禁、呂虔部曲,在百步的距離放箭,消耗對方,而且準備在高順潰敗之時,再一舉上前搶人頭。
當然,張遼那邊有兩千騎兵作為預備隊,所以他們也在警惕著這支騎兵,畢竟呂布軍最出名的還不是那人數有限的陷陣營,而是赫赫有名的幷州狼騎。
夏侯惇也死死盯著張遼的騎兵,按道理這些騎兵可能被用來填補戰線的缺口,亦或是找準步兵正在交手時,從一點來破陣。
他心裡知道,屯田軍靜止列陣的時候,倒不太怕幷州狼騎,可是和對方正在搏鬥時,肯定扛不住騎兵突襲。
而他和夏侯淵身邊有四千騎兵,不管張遼是填補缺口,還是著重突破一點,他們都可以後來居上,殲滅這場戰鬥的最大威脅。
夏侯惇已經是一位不錯的統帥,他很清楚打仗中捕捉對方威脅,以及合理運用預備兵力的技巧。現在,只需等待張遼騎兵出動,他就可以終結這場戰役了。
此時,高順命令中軍擂鼓助威,命令陷陣營和部分幷州軍步兵,朝著于禁側後方的屯田軍鶴翼位置殺去。但是,張遼那兩千騎兵,竟然沒動!
“陷陣之志,永不言棄!”
陷陣營此時尚有四百餘人,他們立刻化為尖刀,朝著于禁部與大陣中央的區域殺去。他們竟然直接用長槍陣衝向正在混戰,陣型不很穩固的曹軍。
“噗!”
陷陣營一排排長槍直接貫穿前排的曹軍,強大的慣性不僅擊殺了第一排敵人,還繼續撞倒了後排的敵人。
他們身披重甲,竟然不做任何防護動作,以密集陣直接持槍猛衝,一次突擊就從曹軍鶴翼陣撕開了一道百人寬的口子。
這些槍兵,突破第一層以後,又組成長槍方陣,守衛開啟的突破口。陷陣營後面跟著其他重步兵,立刻配合揉身而上,斬殺被遺落下來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