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認準了什麼,絕不會輕易動搖,即使強迫也只是暫時困住他這個人,而不能收服他的心。
當年劉備怎麼挽留都挽留不住田豫,他是因為兄長,而田豫一定是認準了公孫瓚的力量,並想在他身邊發揮智計。
後來公孫瓚雖然愈發固執,但屯田、商業、武備搞得十分出色,這肯定是田國讓的作為啊。
去年,當他進入城塞的時候,田豫投降了袁紹。他後來遇到危險時,田豫又順著白馬義從的暗號救援了他。那個時候他一點不想回到公孫瓚這邊,而且能感覺出來,他在袁紹那也只是暫時棲身。
嚮往著用力量和智計震懾胡人,匡扶天下的他到底嚮往著誰呢?
這個人肯定已經存在才讓他如此行動,但從形勢發展來看,這個人不是他師兄。
“子龍,你就說這麼一句也不解釋一下?”
於毒看趙雲就這麼一句話堅決地拒絕了勸降田豫的建議,總覺得邏輯上說不通。
趙雲言簡意賅地說道:“田豫心中已有期待的主公,現在即使投降也無法收心,不如暫時圍困對手,痛打援軍。”
童遠與張既對視一眼,趙雲所說正符合他們長期的計劃。
新西涼軍由於區分了職業戰兵、不脫產戰兵、各類功能兵種,執行各類作戰任務能力很強。
可是強攻城池終究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物資,即使花時間調集兩千工程兵過來,也需要半個月的準備器械,實在不是上上之選。
不如圍點打援,淺層次目標是韓珩、閻柔和烏桓,更主要的目標性則是袁紹。
童遠等人依照趙雲的建議,假裝放鬆軍都陘的守衛,引誘居庸關的韓珩、閻柔來救。
可是後者謹慎持重,非要等到蹋頓等烏桓兵就位,再嘗試救援。結果短期之內,上谷郡沒有大戰。
袁紹這邊也在逢紀的輔佐之下,大致識破了童遠誘敵的計策。
可是童遠徐榮賈詡一點也不著急,只要進入冬天,無情的西北風會讓袁紹倉促徵召的州郡兵戰力降至最低點。
童遠也將上黨兵馬交給張既指揮,他與趙雲等數百人沿蒲陰陘回到冀州,準備逼袁紹割地停戰。
他選擇中山國恆山以東的狼牙山作為第二陣地,提前安排了裴輯、柳孚組織人手在此建設了陣地。
這裡背靠太行山,距離他後方糧草囤積之處更近,正好可以解決入冬後河水結冰的情況。
不久,徐榮、賈詡得到童遠號令,主動拋棄徐水、大渥澱的陣地,快速向西北撤退。
童遠親自帶人備好烤肉羊湯慰勞堅守陣地兩個多月的無畏軍。眾人吃完熱乎乎的羊肉後,童遠又分發新準備的冬裝。
分到無畏軍手中這批冬裝還是堅實耐用的狐皮羊毛大裘加鹿皮牛皮靴。屯田軍等拿到的是普通皮毛大裘和皮革布料混合靴。
各部中有戰功者可以拿到更精銳部隊的配置,一些多餘的也已比較合適的價格賣給友軍。
這些冬裝產自積極性高,一心支援童遠的民屯和軍屯家屬之手,在屯田吏員親自生產和監管下,質量也很有保證。
將士們吃了頓好的,又拿到新冬裝,瞬間就洗去撤退帶來計程車氣困擾,重新鬥志昂揚起來。
在童遠的安排下,軍政系統又趁機開展教育,讓眾人理解打仗並不是要死守每一處城池土地,相反兵馬應該靈活調動,領會戰役戰術目標。
簡言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將己方的優勢發揮出來,在有利的情況下再展開決戰。
新西涼軍透過現例項子和思想教育,不僅走出這一次撤退後的低落,更理解思維與戰術的靈活,逐步對打仗有了更深的理解。
袁紹這邊則相反,上層看到新西涼軍撤退,就立刻麾軍追殺。可是下層州郡兵更願意在故鄉附近戰鬥,不願意缺衣少食地頂著西北風追殺。
之前動員入伍強徵糧食的怒氣只是被武力與強權壓制下去。此時又在進攻中愈發積攢了矛盾,軍中充斥了湧動的暗流。
而抱怨抗拒的情況最先從幾十萬民壯輔兵中出現。緊接著丈夫兒子被拉走的婦女們又團結在一起,痛斥看管他們的部曲兵。
見到這個局面,逢紀勸說袁紹與童遠和談,這個時候哪怕稍微吃虧一點也好過在寒冬與抱怨中作戰。
袁紹也有些猶豫,按道理童逆撤出冀州平原區域,雙方確實可以告一段落。可是,這次大戰他吃了大虧。接著又不得不在秋收前動員了大量州郡兵,結果就要如此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