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西涼風起雲湧(1 / 2)

司隸方面,張時繼續擔任京兆尹。其實童遠本有意換人,但苦於沒有人員和理由只得作罷。

張時此人做事嚴謹認真,但能力比較一般,這些年長安逐漸太平,可是發展並不如預期迅速,甚至隱隱被馮翊郡的夏陽追上。

未來肯定要認命一位能力出眾的人才擔任京兆尹,讓長安恢復榮光。

現在新西涼軍首府是夏陽與皮氏。

兩城上游不遠是從禹門口奔騰而出的黃河,雙城坐擁河水放緩後的豐厚平原,成為這片大地新崛起的經濟、政治、軍事中心。

原河東太守衛覬,兼任馮翊郡太守,統轄兩郡之地。

杜畿擔任河東郡長史,跟隨馬日磾到來的文士陳端擔任馮翊郡長史。

這樣新西涼軍兩座首府都有能臣幹吏,即使童遠出征也不用擔心後方。

幽州方面,上谷代郡兩地也有補充任職。不過大部分割槽域屬於新西涼軍直接管轄,建設軍屯民屯,取代已經無人的村落。

這次在對外事務中表現活躍的孝子溫恢,升任代郡長史,成為地方要員。他除了郡中事務,還專門輔助屯田建設。

軍中各將校軍吏也得到職位和賞賜。

胡琅兒、黃於、楊奉、耿清四人從中郎將升為蕩寇、平狄等雜號將軍,雜號將軍高於中郎將也是這個時代的朝廷失去對諸侯掌控的表現之一。

徐晃、於毒、去卑、郝昭、李通、張郃、趙雲、徐儉等各為中郎將、偏裨將軍等,其餘校尉又是許多。

不過這種朝廷職位,並不完全對應新西涼軍的職位,眾人既有朝廷職位,又有新西涼軍的實際職位。

授予新的職位後,全軍士氣高漲。

有童遠建設好家鄉帶領他們打勝仗,董白給他們在朝中爭名義,朝廷也認可他們。這樣去安定天下,怎能不令人振奮?

……

隨著春天到來,各新設軍屯民屯也開始了耕種放牧,部分種植宿麥的屯田也在準備收穫並種植粟。

新的戰事將由無畏軍為主,駐守本地的兵馬配合。

例如雍州除了無畏軍,還有屯田軍、部曲兵、豪強兵、州郡兵、歸附胡人武裝各兩三千人。另外就是以飛熊軍為基幹的李別、李暹部一萬餘人了。

尤其是後者,堪稱百戰精銳,在原來董卓賬下也是保三爭二衝一的強軍。

他們加入新西涼軍以來經過初步整頓,失去了部分侵佔的土地。

此時多數士卒躍躍欲試,期待能在戰場上立功。爭取分得土地,或者被升為無畏軍。

而對面的敵人,霸佔著涼州、河西,掌握著龐大騎兵與羌氐武裝。

韓遂、馬騰、馬超、宋健四人是最主要的四個諸侯,本來擁兵自重的他們,在皇甫酈的推動下,以馬騰、韓遂為領袖,聯合在一起,戰力十分強悍。

不過,由於童遠佔據朝廷大義,對方這種簡單聯合,也會出現明顯的戰與和的分歧。

馬騰在安定及北部割據,他兩面臨敵心有大漢,一直主張保持友好。

他的兒子馬超勇猛無敵,屢屢征服羌氐,建立了極高的威望。性格暴躁的他主張突擊天水,襲擊長安,聯合關東侍奉天子。

而韓遂最善於躲在背後,施展厚黑之術。他在名士皇甫酈的輔助下,實力深不可測,只是裝出擅於發展不擅征戰的樣子。

馬騰與馬超的關係他心知肚明,他暗中謀劃著,準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過他們幾人都苦惱的是商路問題。

隨著童遠採用賈詡“分流”之計,原有河西走廊的收入逐步降低,青海湖與北翼同往河套的商路漸漸興起。

偏偏這兩條新商路不在他們的轄區,無法坐地收稅。

韓遂、皇甫酈漸漸發現,不論商路怎麼走,都大多從西邊的敦煌開始,然後分三路通向童遠的轄區。

很明顯,要麼拿下敦煌,甚至征服西域。要麼擊敗童遠,將雍州奪回。

兩個方案中雖然第二個更難,但他們看得出來這才是根本。

並且一旦得手,朝中計程車族們會再次伸出援手,到時候走董卓之路,再完美超越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韓遂總是算計著各種可能性,最終決定向敦煌施壓,並劫掠兩條商路,吸引童遠遠道而來。

可童遠也不是輕易就能被韓遂算計的人。

他採納賈詡的計策,堅決拉住馬騰,以張燕、公孫瓚為正面例子,讓馬騰看到新西涼軍的信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