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遠介紹計劃中的官立書館、高等學堂和軍事學堂,然後由渭陽君與他帶著兩郡官吏主導一系列文化活動。
另一方面,可以讓屯田建設一批初等學堂和唱戲劇院,為內部表現優異者服務,對其他自己人可以收取些許費用,而對非屯民則用來盈利。
衛覬覺得這些辦法都很不錯,正好建立在之前一些嘗試基礎之上,操作起來成本不算太高。
他心中暗暗稱奇,覺得童遠確實是天下奇人也。
童遠從衛覬驚訝的表情看出來什麼,略微隨口地說道:“這不是我想出來的。”
衛覬問道:“哦?那是何人,這些想法遠勝過我許多啊。”
童遠笑道:“哈哈,這是眾人之力的結果。官立書館方面馬老與蔡琰早有暢想。”
“而高等學堂則是在蔡琰和身邊謝昭等人在軍中屢受好評,我也想正規一些的方式促進學習教化才想出來的。”
衛覬細細品味著新西涼軍的整個體系,感覺很多精妙有意義的事務正在出現。確實是眾人之力,但還是童遠搭建的啊。
童遠繼續道:“這學堂部分收費,以及開設唱戲的劇院,也是屯民本身的意願,我加以支援罷了。”
“妙哉!接觸並熱愛百姓,又對他們一些好的辦法給予支援。主公堅持下去,定能成為世代傳誦的佳話。”
童遠聽了衛覬的有感而發有些臉紅,心想這麼多好辦法的初衷竟然是對抗士族文化壟斷,實在不知會遇到多少阻力。
不知以後再推出文科舉、農科舉、匠科舉、商科舉、武科舉等等,又會掀起怎樣的風波。
做好了發展計劃,又重新安排司隸等地的人員。
理論上講,河東與馮翊都是郡,應當分別安排太守。
衛覬之前就是太守,又不可能取代董白成為顯赫的司隸校尉。直接升職調動都不能讓他靈活統轄這兩郡。
有些時候這種問題就要被突破和改變。
既然大漢朝廷可以讓雜號將軍提升,各種縣候遍地走。那他也可以取消兩郡太守,直接變為新西涼軍直轄。
他認命衛覬為中州司馬。
這個中州目前對外只是一個稱呼,實際上屬於司隸核心區域,專管河東、馮翊兩郡,而這兩郡暫時不設定太守的職位。
輔助官員方面,選擇小事慵懶,大事不含糊的杜畿,為河東長史。
任命馬日磾的助手,頗有謀略和文采的廣陵人陳端,為馮翊長史。
馮翊、河東兩郡聽從衛覬的排程。
其餘太原、西河、京兆、扶風等郡還保持原有狀態,暫時不歸屬所謂的中州。
這不是不相信衛覬的能力和忠心,而是司隸各郡已經重新發展起來,事務的量和管理的難度勝過幷州雍州。
在衛覬還兼顧河東、上黨防務的情況下,不應該讓他承擔太多,免得東奔西走,最後連考慮律法的時間都沒有了。
童遠又慰問了黃於及第十三旅的將士們,正式下令擴編為經遠衛。
這支兵馬雖然在曹操面前吃了虧,但表現頑強,屢次以少勝多,一點也沒給無畏軍丟臉。
黃於在那以後不再大大咧咧,整日說什麼“想當年”。
他在衛覬的勸說下,繼續努力讀書識字,甚至在軍中也搞起了識字比賽。
童遠覺得可以稍微推廣這種讀書識字比賽的方法,不過為了避免攀比,只是略加宣傳,對於有積極性者推動,無興趣者不強制。
在看兵馬的狀態,多是身強體壯,冬季日常拉練和披甲行軍都搞得有聲有色。
過去,他們即使下地倒鬥或者聚嘯山林,也多是面黃肌瘦。平時走山路還可以,可一旦負重就累得氣喘吁吁。
現在他們真的成為一支強軍,從體魄到精神,從裝備到訓練,全都是這個時代的翹楚。
不久後,朝中李儒等人傳來訊息,說是目前準備獎賞,到建安五年初,決定後再佈告天下。
只是這具體細節還需要與他和董白商議。
童遠摸不清李儒究竟是何想法,他確實是保持了獻帝不倒向其他勢力,可終究不是自己人,許多事情不能像之前那樣坦誠相對。
按道理現在是要大軍控制洛陽,雄據虎牢汜水,向南吞併徹底壓服天下了。
可這一步就是被李儒挾持天子擋住,偏偏對方還對外打著和他相近的旗號。
李儒手下又有段煨等兵馬,如果一兩個月拿不下,那曹操就會協同袁紹襲來,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