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孫禮劉劭毌丘興(1 / 2)

曹操佈局河北,繼續網羅人才時,童遠也沒有停下腳步。

他一方面透過四海商幫挖掘在野的豪傑,另一方面,也透過將軍府釋出人才政策,打出用人“首看志向”的旗號,又發掘了一些在這個時代很有特點的人才。

第一個人才,是由代郡太守溫恢舉薦的。

此人叫孫禮,字德達,涿郡人。

他年輕時,曾於鄉間遭逢動亂,與母親失散,當時靠同鄉馬臺救護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孫禮便將所有家財盡數贈予馬臺以示感恩。

結果,代郡歸新西涼軍統轄不久,馬臺因受事件牽連而即將面對死刑。

擔任郡中官員的孫禮,為報舊恩,私自讓馬臺越獄逃亡,自己則不願潛逃,向太守溫恢自首。

溫恢探知始末後,欣賞孫禮有恩必報的行徑,於是把事情告知鎮北將軍府,最後孫禮與馬臺都獲免死罪。

這一部分與歷史僅有細微出入。

童遠將孫禮調到將軍府擔任侍從,算是明著降職表示責罰,實際上重點培養。

果不其然,初次見面稍微問答,孫禮談吐不凡。

他不僅頗有義氣禮節,而且知曉邊事擅於武藝,很有振興邊疆施展抱負的志向。

看來此人就是在三國曆史頗有些名氣的那位孫禮。

童遠決定將他帶在身邊,儘可能讓其成長,日後進入無畏軍大展身手。

第二人是四海商幫以河東士族為基礎,找到的一位頗為志同道合的人才。

此人叫做毌丘興,河東聞喜人。

他是河東寒門出身,目前在敵我交界的北地郡擔任縣令。

歷史上,他在曹魏官至武威太守、將作大夫,安撫河西隴右,名聲僅在蘇則之下。

他的兒子毋丘儉更為出名,文武全才不說,征伐遼東高句麗及三韓,刻石記功,為安定邊疆、震懾半島立下了不世之功。後來更以淮南義兵,反對司馬家而聞名。

四海商幫在河套商路打通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位在馬超和羌人統治邊緣,尚能保境安民的縣令,就被四海商幫發現。

起初是部分幹事在他治下,後來他又協助建立了分會、客棧、鏢局等場所。

張錄又從河東瞭解到,此人出身寒門但頗有安定邊疆的志向,於是舉薦給童遠。

此人複姓毋丘,立刻引起了重視。

他在後世知曉,這毋丘儉也算是三國中後期名聲頗大的人物,領導淮南第二次反抗司馬氏,與名將文鴦共同對抗鄧艾等人。如有機會,肯定不要錯過。

四海商幫略微打聽,瞭解到毌丘興有個剛十歲的兒子叫毋丘儉。

毋丘儉此時家貧年少,但很愛讀書,經常向朋友們借書學習。

童遠大喜,派人考察毌丘興後,讓他擔任馮翊郡屯田司馬輔佐長史陳端,並繼續統轄北地郡願意跟隨新西涼軍的百姓。

另外,將他兒子毋丘儉納入屯田體系,使其跟隨屯民,既可以到蔡琰、謝昭所在的文館處讀書,也能教導屯民子弟讀書識字。

他很希望,毋丘儉能像歷史一樣那樣文武雙全,且性格品行更佳,源遠流長。

第三位人物,則是被馬日磾和蔡琰所在的文館吸引來的。

此人叫做劉劭,字孔才,冀州邯鄲人。

三國時期的這位劉劭,在歷史上很有些影響力。文武全才軍政方面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是漢末經學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對漢代經學向魏晉玄學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承接和推動作用。

此時,他年方二十,舉孝廉。可與歷史不同的是,獻帝不在曹操的許昌,而在李儒的洛陽。原本到都城擔任上計吏的他,並不希望去李儒這位精於權謀,卻輕視經學手下。

正好,太傅馬日磾自鄭玄以外,堪稱泰山北斗的大儒。他與蔡琰在夏陽開設文館,收場書籍十數萬,聚集許多士子。

人生註定在經學、玄學大有作為的他,怎能不動心?

他到達夏陽後,並不在意馬日磾親西涼軍,蔡琰是個女子等問題,專心求學,認真研讀探討,尤其對於人才、心理學、樂等很有深刻見解,甚至儒道兼修。

他很快被蔡琰等介紹給童遠。童遠又派人探知,此人對於國事很有志向,固然有點空談的趨勢,但兵法謀略也是上乘見解。

於是,親自徵召到鎮北將軍府,任命為將軍府掾屬,與蔡琰等共同發展文館,並專門參與兵事。

除了這三個人才,還有之前出現過的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